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感知“墨子号”

    作者:董瑞丰 徐海涛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9日 11版)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兴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建立天地链路。金立旺摄
    科研人员模拟地面望远镜向量子卫星发射信标光。刘坤摄
    在中科院量子模拟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调试超冷原子光晶格平台的激光伺服系统。才扬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本期特邀读者欣赏部分科技成果的风采。

     

        2016年8月,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6年11月,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顺利开通。

     

        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6月,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8月,“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至此,“墨子号”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均成功实现,为我国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兼具实用化和科学意义。

     

        随着“墨子号”的全部既定科学目标提前完成,这个项目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也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

     

        潘建伟介绍,他的研究团队正与欧洲量子通信团队合作进行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目前已顺利完成和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的对接测试,正在开展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即将具备洲际量子保密通话的条件。德国、意大利等国的科研团队也申请加入。同时,研究团队正在致力实现量子通信与经典光通信相融合的安全信息传输。换句话说,就是让量子保密技术与目前使用的传统通信网络无缝链接。

     

        “墨子号”取得的系列成果,赢得巨大国际声誉,聚合效应已经显现。“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评价,这为我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

     

        向身处遥远两地的用户分发量子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采用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理论上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通信方式。随着上天一年,“墨子号”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向实用化推进了一大步,并为我国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董瑞丰 徐海涛)

     

        (本组图文均据新华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