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孔子”情缘

    ——西南林业大学在非洲马里推广汉语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8日 09版)

        “因为有强大的祖国支持,中国人在马里很受尊重。”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胡勇回忆起在非洲马里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任教的日子,感慨地对记者说。

     

    中国教师的马里情结

     

        2012年1月,胡勇告别家人漂洋过海来到非洲马里,成为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的首任中方院长。2008年5月,西南林业大学在马里阿斯基亚中学设立了当时西非地区唯一的孔子课堂。

     

        马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胡勇在马里的两年,正是那里局势动荡的时期,当时孔子课堂老师的住宿、生活条件比较简陋。第二任中方院长王海涛和孔子课堂的老师们还经受了埃博拉病毒和恐怖袭击的威胁。然而,在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和西南林业大学的支持下,胡勇、王海涛等13名中方老师不仅长期坚守在马里孔子课堂,而且还把自己的全部激情倾注到马里的学生们身上。

     

        “在马里的3年中,让我最自豪的是推荐了30名马里学生来西南林业大学进修,还打造出‘汉语桥’比赛、春节联欢会等孔子课堂品牌活动,并向马里高层推介中国文化。”王海涛回忆道。“我爱马里学生,所以当地许多学生喊我爸爸。”胡勇笑着告诉记者。他虽已回国,但妻子王艳梅在他的鼓励下,去年又远渡重洋到马里孔子课堂任教,至今还在马里。

     

    马里青年的中国梦想

     

        “老师,学习汉语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现在在一家中资企业工作,月收入有6000元。”一位毕业于孔子课堂的马里青年说。近几年来很多马里青年通过在孔子课堂学习汉语,或者进入中国驻马里的中资企业工作,或者获得了前往中国留学的机会。

     

        “到中国读书是我的梦想!”马里青年萨立夫说起他到云南昆明求学的经历,眼里充满泪水。萨立夫来自马里的一个贫民家庭,曾在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学习,这使他对中国充满向往。因父亲不同意,他私下借钱买了一张到中国的单程机票。上飞机时,他才打电话告诉父亲说:“我要去中国了!”

     

        在中国,萨立夫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先在西南林业大学学习中文,后又到昆明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当萨立夫参加“全球外国人汉语大赛”并进入决赛时,他多么希望父亲能通过全球电视直播看到他的风采。然而此时,他得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未能向父亲证明自己来中国的成绩,成为他终身的遗憾。

     

        “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开设以来,秉承加强中马教育文化交流、增进中马友谊的宗旨,已经发展成为马里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中心。”西南林大校长蒋兆岗说。

     

        据了解,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在马里6所高中开设了汉语选修课,学生涵盖了中学生、大专生、社会生等各个层次,共培训各类学员3000余人。孔子课堂还举办了数十场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人员近万人;推荐了马里籍孔子学院奖学金学生43人到西南林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培训,结业后其中3人继续留在西南林业大学攻读汉语言本科,现已获得学士学位;另有10人继续在华学习。

     

        (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