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在补短板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作者:唐亚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23日 06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论述,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内涵转变的重要论述,首先阐明了人民对物质、文化、政治、生态等多样化多层次需要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看到了在民生领域我们还存在一些发展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居住、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再次明确了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后提出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模式呈现出鲜明的以经济发展业绩为导向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突出业绩的同时,民生领域在城乡、地区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体经济实力还是不够强大,一些地区在民生领域历史负担比较重,欠账较多;有的地方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重积累、轻消费”“重基础设施投入、轻社会保障建设”等状况。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当务之急是要提升保障民生发展的制度水平。通过实施政府“应保尽保”的民生兜底战略,积极履行政府职责,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支出制度;通过建立民生需要调查与筛选制度、财政保障制度、公共服务设施容纳力与承载力制度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等配套制度建设,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主要领域探索构建民生发展新模式。还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来补齐民生短板。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从人民群众普遍集中的需要出发,根据民生发展的目标、任务、资源、项目、政策、路径等要求,将绩效战略管理引入到民生发展之中,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效能,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发展的获得感、满意度。

     

        (作者:唐亚林,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