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从结构调整看质量提升

    作者:王晓红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01日 11版)

        “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从近年来结构调整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我国经济已稳步回升,产业正在朝着调新调优的方向转型升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已经取得成效。

     

    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明显

     

        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日趋稳固。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7.7%,分别高于第一、二产业增速4.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高于第二产业21.3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说明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拉动作用。从服务业内部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增速大幅提升,成为服务业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突出变化反映出制造业对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扩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趋势日益强劲。尤其是研发经费投入加快增长,反映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价值链逐步向中高端跃升。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反映出实体经济企稳向好的走势;另一方面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反映出高端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动能加速集聚,新产业、新产品和新业态快速成长。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较快。今年上半年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二是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逐渐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反映出在互联网+战略驱动下,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正加速融合,带动服务业向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主要体现在新产品的产量增速远超传统产品。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比资本形成总额高30.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近两年投资增速呈现回落态势,但投资结构更趋合理,投资效益和质量逐渐提高。

     

        首先,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比重上升。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达5.5%,高于二产增速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3%;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2.3%。这些变化反映出越来越多的资金逐渐进入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有所好转,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其次,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一方面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6.0%;另一方面是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0%,占全部投资比重仅为6.9%。

     

        最后,民营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0.7%。

     

    外贸呈现回稳向好态势

     

        从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外贸已触底回升,贸易结构呈现持续优化的态势。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3.14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增长15.0%,进口增长25.7%。

     

        第一,出口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发展,高端制造业出口能力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6%,占出口总额的57.2%,其中汽车、船舶、计算机及零部件分别增长32.5%、25.1%和18.3%,均高于整体出口增速水平。

     

        第二,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导,价值增值能力不断提升。自2011年开始,一般贸易额已经超过加工贸易额成为我国出口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占比由2010年的45.7%增长到2014年的51.4%,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由2010年的46.9%下降到2014年的37.7%。今年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0.5%,占比56.7%。

     

        第三,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增强,市场多元化战略日益深化。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由2010年的45%下降到2014年的39%。以亚洲市场为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正在加快拓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9.3%、15.7%、12.4%;对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9.5%、26.0%和25.0%,均高于三大传统市场增速。

     

        第四,民营企业的主体地位日益稳固,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主要由外资企业拉动,随着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增强,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此改变了外资企业主导的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由2010年的30.5%增长到2014年的43.2%;2016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45.9%,居第一位;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比46.8%,持续上升。

     

    振兴实体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实体经济困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振兴实体经济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提升制造业发展活力,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能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和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6年我国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14214亿元,占GDP比重28.8%,规模以上制造业吸纳就业8221.1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10.6%。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日益加剧,制造业投资仍处于低位。对此应积极实施振兴制造业战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降成本,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切实推动制造业实现“三个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重点在于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振信心。民营经济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新动能的主体,也是实现稳增长、促就业的主要力量。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过一半、创造税收超过国企、吸纳就业占比超过2/3,在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创新创业中均发挥主力军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实实在在的“半壁江山”。应把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扫除政策歧视和体制障碍,进一步焕发民营经济活力。

     

        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生态。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70%和吸纳就业的70%以上。企业生态的好坏关键看中小微企业是否有发展活力和后劲,创新生态的好坏关键也要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是否能够得到释放。要做到“铺天盖地”,一要生存环境好;二要发展环境好。应加强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税收减免力度,破除行业垄断,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

     

        提升外资经济发展活力,重点在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经济创造的世界奇迹,与外资的贡献是不可分割的。随着跨国公司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高端服务业不断向我国转移,所带来的技术知识、管理等外溢效应十分明显,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带动了本土企业成长。我国虽是吸收外资大国,但发达国家跨国投资并不多,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5.43%,尤其是近年来制造业利用外资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对此,利用外资战略应由吸收外资大国向开放大国转变,进一步营造更加透明、包容、公平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开放新兴服务业市场,积极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政策。

     

        (作者:王晓红,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