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打造世界保护与传承昆曲的重要平台

    剑桥大学“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开通运行

    作者:本报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8日 10版)
    图为来自江苏的昆曲演员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草坪上起舞。林卫光摄/光明图片

        【记者连线】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与传承中国昆曲艺术的重要平台,“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日前在英国剑桥大学正式开通运行。剑桥大学方面表示,这是中英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全新成果,将给人类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

     

        “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是世界首个中英双语的昆曲数字博物馆。2015年10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与中国江苏省文化厅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该项目被纳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康河计划——保护即将消失的世界”。

     

        昆曲数字博物馆旨在收藏、整理、展示世界各国所保存的与昆曲有关的文物和影像资料。为推进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剑桥大学成立了约30人的工作团队,从2016年开始共翻译了30多万字的材料。昆曲数字博物馆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剑桥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馆收藏多年的与昆曲有关的乐器、服装、道具等藏品,并纳入由中国江苏省有关部门所提供的大量与昆曲有关资料。在正式开通运营之后,数字博物馆未来还将逐渐纳入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欧美国家与昆曲有关的收藏。

     

        剑桥大学表示,希望该数字博物馆成为一个全球性昆曲门户网站,让在世界各地观看昆曲演出的观众,能够通过该网站资料,加深对昆曲的了解。另外,该数字博物馆未来还将提供全球范围的昆曲演出信息,满足世界各国昆曲爱好者的信息需求。

     

        昆曲数字博物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中英双语平台,更重要的是融汇了东西方的戏剧研究方法。该项目以昆曲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实施30多年来积累的一整套分析研究方法,有利于在国际层面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昆曲,也有利于东西方戏剧的交流互鉴。

     

        昆曲数字博物馆初步实现了智能化展示。在视频演示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实现在剧场、戏台、园林等多重实景360度观赏昆曲的效果;在实物陈列方面,通过高清3D技术,可以放大、旋转,多角度观察昆曲历史实物;在史料整理方面,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化扫描与修复技术,成功修复了一批极为珍贵的20世纪老一辈昆曲艺人视频资料。

     

        该数字博物馆目前已征集昆曲实物资料370多件,演出和教学视频100多部,研究文献70多篇,总数据量超过6TB。未来,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内容将不断丰富、研究更加深入。

     

        在昆曲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通的同一天,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还同时举行了名为“国际艺术家眼中的昆曲”的预展活动。这次展览中所展出的艺术作品,源于2015年和2016年在剑桥举办的两次昆曲演出活动。剑桥大学在演出期间邀请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即兴进行昆曲主题作画。相关作品真迹将于2017年年底在中国江苏美术馆进行展览,展览将展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画家对于中国昆曲的独特理解。

     

        (本报伦敦8月27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