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9日 星期六

    潍水文化生态打好“非遗”牌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9日 12版)
    潍坊风筝节已经成为一张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一线传真】

     

        日前山东青州古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曾经是房屋古旧、街道狭窄的“城市之痛”,如今蝶变为汇集展示、交流、互动于一体的民俗风情街,成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

     

        厚植于鸢都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2010年11月,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为了让文化生态彰显文化底蕴,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力打好“非遗+”这张牌。

     

        非遗+“创意”让生活亮起来。诸城派古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2016年,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丝竹古韵遍华夏——诸城派古琴全国展演”在天津、上海等十大城市相继演出,当古琴与钢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等中外乐器合奏出《关山月》《赤壁怀古》《平沙落雁》等一曲曲醉人的丝竹古韵时,古老的艺术在创意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古老的技艺与过去的生活方式相伴而生,也只有与创意相融才能代代传承。”为推动非遗传承可持续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意,潍坊市通过举办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大力推进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等活动,不断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而今,有关传统民俗节庆、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精彩纷呈,非遗项目进社区展演、展示成为市民文化生活常态。

     

        非遗+“产业”让钱包鼓起来。只有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让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依托每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文展会、青州花博会等大型节会,潍坊专门设立了民间工艺产品展销区,展会年均销售额达亿元以上。一批以传统文化项目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融文化展示、文化旅游、文化体验、文化产品销售于一身,不仅成为推广潍坊民间艺术产品的重要载体,也积极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据统计,保护区现已有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1847个,年产值达到210多亿元,安排就业近5万人。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加上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山东高密东北乡的知名度美名远播。近年来,潍坊市大力开展非遗特色场馆建设,以红高粱影视基地为代表的20多个大型文化园区、30多个非遗综合性专题博物馆、285个规范化非遗项目传习所等成为展示众多传统文化项目的重要平台。

     

        潍坊还积极实施非遗传承“百乡千人扶持计划”,组织全市百名传承人收徒4000多人,年培训500多人次,建立了技艺大师、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者三级形态的传承人梯队。保护区设立以来已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名、省级51名、市级225名。风筝、年画、剪纸等民众普遍参与的项目从艺者均达到数千人的规模。形成了文化聚合生态、生态孕育文化的良好循环。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