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传真】
8月8日,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韩城市人民政府、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华侨大学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第三届年会在陕西韩城举行。围绕“‘黄河明珠’新起点 ‘一带一路’新机遇”主题,来自政府、高校、智库和企业的百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就如何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机遇发表见解。
语言为桥 提升文化影响力
实现互联互通,需要语言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指出,就语言的国家分布看,汉语以分布在33个国家居全球第四,英语以101个国家位列榜首。从国际组织语言使用、全球企业网站语言和互联网文本覆盖率等维度考量,汉语排名均不靠前。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应加强汉语国际教育,重视虚拟空间的语言活动,提高网络文本质量,同时加强翻译力度,重视汉语文献译出,更好阐释汉语的文化含量。
练好“内功” 培育企业发展优势
“一带一路”政策落地需要企业作为。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总结出我国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种模式: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和开设贸易公司促进企业抱团“走出去”的贸易型、通过海外并购合作重组快速提升竞争力的并购型、通过获取海外矿产和农林牧渔等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的资源型、通过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品牌型、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劳务合作的劳务型等。他指出,我国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融资难、保险贵、用汇难、服务弱等困境及政治、外交、法律、文化等层面的国际风险。对此,我国民营企业应努力培育市场优势,练好“内功”,积极融入当地。
创新合作 实现“美美与共”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金花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吴一坚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探索精神。据有关统计,2014—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并为相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商机巨大。基于此,企业应自觉同国家倡议紧密结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搭建平台,整合力量,加强合作交流,实现“美美与共”。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提出,秉承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对中国企业来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在产能、经济、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而且要在积极参与国际新秩序、完善和制定国际规则、提升我国话语权与影响力等方面积极努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赵磊等与会专家从民心相通、文化传播、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角度展开研讨,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应该以智慧对接为基础,扎实推进战略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益契合点和经济合作最大公约数。
(作者: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