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

    抗战题材儿童剧《戴“星星”的孩子》——

    历史剧也能让孩子着迷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12日 04版)
    《戴“星星”的孩子》剧照 光明图片
    《戴“星星”的孩子》剧照 光明图片

        没有唐老鸭,没有米老鼠,也没有灰太狼,有的是抗战中的烽火以及被战火撕碎的青春梦想……作为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受邀剧目,由山东省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抗战题材儿童剧《戴“星星”的孩子》8月9日、10日在北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演。

     

    取材抗战时期儿童生活

     

        《戴“星星”的孩子》以抗战为背景,讲述了从小对星空充满向往的主人公星豆在双亲被日本侵略者夺走生命后天文梦想的破灭,及其在“孩子剧团”的帮助下逐渐成长起来,并利用戏剧跟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

     

        儿童剧大都取材于寓言、童话,现实题材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儿童剧并不多见。“我们做这样一部作品,一来想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二来想让今天的孩子们认识战争的残酷并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戴“星星”的孩子》编剧、导演吴旭这样阐释创作初衷。

     

        90后刘岳是星豆的饰演者。他对抗日战争的理解,除了来自历史课本,就是当下的影视剧。可不管书本还是影视剧,抗战期间孩子们的生活大都是被忽略的。还有一些文艺作品把抗战期间孩子们的生活描写得似乎很愉快,很好玩,“那也不符合历史”。参演《戴“星星”的孩子》让刘岳得以重回历史现场,重新认识战争对孩子们的摧残以及中国的孩子们在那场战争中的成长历程。在他看来,以00后、10后为主要群体的儿童观众,需要像《戴“星星”的孩子》这样的儿童剧,带他们重新认识7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同龄人的生活状态。只有今昔生活的对比,才能帮助今天的孩子尽快成长起来。

     

    小观众随剧情叹气、欢笑

     

        用儿童剧讲述战争,特别是展现抗日战争那段残酷的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稍不留神,要么沦为生硬的说教,要么过于残酷血腥,变为成人剧。

     

        “在不回避战争的残酷这个前提下,用浪漫主义手法来讲述悲剧性的故事,用童真和童趣来消解战争的血腥,用美好和善良来融化仇恨,这是我们秉持的原则。”吴旭说。

     

        在这个原则下,《戴“星星”的孩子》从“孩子剧团”的故事中,寻找到了“梦想”这个精神内核,着力表现孩子们在巨大的苦难中坚守“心灵的美好”,巧妙地用“成长”这个主题,打通了抗战中的孩子与和平时代小观众之间的“时间壁垒”。比如,剧中有大量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既有星豆因个人原因与剧团的伙伴们之间的冲突,也有“孩子剧团”团结智斗“日本鬼子”时刺激搞笑的小冲突——这些冲突在今天的孩子中间也比较常见。在沉重的历史主题下,幽默风趣的逗人故事情节,带出“梦想”主题的升华,同时让作品充满了童趣和欢笑。

     

        演出中,当日本兵举枪对准星豆等孩子时,剧场中的小观众会大喊“小心”;当星豆由于任性犯了错误时,一些小观众也会跟着叹气;而当看到轻松逗乐的小插曲时,他们则开怀大笑。吴旭说,儿童剧归根结底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的,把童真童趣放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表达,可以为今天孩子的成长历程增加更多历史的底色。

     

    一口气演出50多场

     

        “创作这部剧之初,我们也有过犹豫,我们不知道现实主义题材尤其是红色题材儿童剧,今天的孩子是不是喜欢。”一年前,该剧出品人、济南儿童艺术剧院院长韩鲁还心怀忐忑,但一年中100多场演出,让韩鲁确信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很多创作者和文艺院团不愿意冒险尝试。”其实,现实主义题材尤其是红色题材儿童文艺作品,在我国一直拥有深厚的受众基础。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电影《小兵张嘎》等就整整影响了几代人。

     

        回顾抗战期间中国孩子的成长历程,韩鲁及团队发现,“孩子剧团”这段历史十分特别,1938年茅盾曾把“孩子剧团”比作“抗日战争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然而,纵观中国的儿童剧历史,却没有一部反映“孩子剧团”不平凡经历的作品。因此,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儿童剧题材并倾力投入,最终让这部《戴“星星”的孩子》得以与观众见面。

     

        《戴“星星”的孩子》在济南首演后不久,就赴上海驻场演出,一口气演出了50多场,韩鲁没有想到这部红色儿童剧能够受到孩子们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的欢迎。韩鲁说,《戴“星星”的孩子》的成功,不仅让我们认识到红色题材儿童文艺作品永不过时,更让人认识到,儿童剧创作除了要放飞想象的翅膀,更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