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近日,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和非盟领导力学院共同举办的“中非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暨中非智库论坛第六届会议”在非盟总部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智库学者聚焦“摆脱贫困,共同发展”,以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所阐述的思想理念和中国减贫经验为切入点,就“对接中非合作、加快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等议题深入研讨。中非智库合力推动减贫发展的实践表明:智库正发挥并彰显思想力量,通过先立志、重引智、巧施治、传新知和建机制等创新举措,助力共同体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先立志:发挥智库舆论引领功能,树立新理念
智库的思想交流与理论传播,让中非人民重温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联通亚欧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也让“真实亲诚”的中国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实现中非双方共同繁荣的发展观再次深入人心;更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减贫发展的重要思想理念走进了非洲人民心里。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廉洁的政府……一系列在中国发展中已经被事实证明的减贫理念,同样给非洲发展带来启发。正如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所说,“自力更生的意识和理念是非洲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第一课;中国发展经验值得整个世界借鉴,特别是对于非洲这样渴望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中非智库力求通过影响双方思想精英并借其影响普通群众,进而形成自主发展、自力更生的精神动力。这是彰显智库思想力量的第一要义。”
重引智:发挥智库调查研究功能,把握新形势
减贫发展要因地制宜。埃塞俄比亚发展研究所主任纳外提出,不同国别的不同文化和历史决定了不同发展情况,智库在设计项目前应进行实地调研,制定针对性方案。例如,为非洲减贫设计方案,就应该遵循“非洲愿意、非洲需要、非洲主导”原则,根据具体国家、地区制订发展规划,设置重点项目,创新发展模式。中非智库学者既要会总结中国经验,也要能扎根非洲,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避免简单复制、生搬硬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智库应积极跟进、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项目完成后智库应参加效果评估,反思总结、凝练提升。
巧施治:发挥智库战略决策功能,开拓新思路
设置议题能力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非智库设置相关议题应与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减贫惠民”是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着力实施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之一,强调开创中非减贫合作新模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介绍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通过示范中国村级减贫基本经验,与坦桑尼亚乃至非洲共享中国经验的实践案例。肯尼亚基于“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青年就业形势严峻”等智库调研结果,提出引进中国制造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创新路径。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肯双方签订协议,位于肯尼亚西部城市埃尔多雷特的珠江经济特区项目即将建成肯尼亚首个经济特区。在协助其他国家发展进程中,智库应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展思维、开放创新,达到共赢。
传新知:发挥智库人才培养优势,形成新动力
教育是减贫发展的不竭动力,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和关键要素。近日中国首批近75万册援助印制教材运到南苏丹,惠及约10万师生,这是由我国商务部主导的首个综合性“教育援外”项目。此前,该项目结合南苏丹国情特点和教育现状,从顶层教育规划、教材开发、教师培训、ICT(信息通信技术)教师培训中心建设、教材印刷5个模块切入,帮助南苏丹实现“新国家、新教育”发展目标,还帮助其制定教育战略规划、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培训教师。按照计划,今后中非教育智库还应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等方面有所作为。
建机制:发挥智库公共外交优势,构建新体系
减贫发展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需要中非双方乃至世界各国多边协同,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可持续的发展体系。双方智库应在提升国防、维和、维稳、反恐能力等方面加强研究交流,帮助非洲集中精力推进减贫事业,重点解决就业、温饱和健康等民生问题。中非智库应加强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与交流,理清减贫发展思路,找准各自优势和方向,共同探讨符合现实需要的减贫发展方略。此外,中非智库也应多呼吁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非洲减贫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切实履行承诺,共同助力非洲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繁荣。
(作者:王珩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