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守护岩中千秋史 传承画里万年魂

    ——国内外岩画专家建言新时期的岩画保护与开发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0日 05版)

        【岩画保护研究】

     

        “贺兰山蕴千秋史,不朽文明在画中。”2016年8月,闻名中外的贺兰山岩画曾遭受超50年一遇的特大山洪,贺兰山3块岩画遭受撞击出现白点,11块岩画被山洪冲击移位,被泥沙掩盖。如今站在贺兰山下,来自国内外的岩画专家无不为此感到痛惜。

     

        岩画是世界各地原始先人们用来传承、保存自己历史、神话和精神经历的方式,被誉为“原始的语言”“文字前的文字”“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作品”。原始艺术99%的内容都由岩画构成,岩画成为原始艺术领域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也最具有世界性的艺术门类。

     

        然而,即使岩画凿刻于坚硬的石头上,但因其绝大部分裸露于旷野之上,风吹日蚀,保护异常困难。

     

        “每天我们都在遗失大量承载重要历史片段的岩画遗产,而这些片段流失之后,我们将再也无法知晓和理解其中的意味和内涵。失去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料,我们也随之失去隐含在岩画中的历史、信仰、神话和编年史的片段。”中国岩画学会理事、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利峰认为,岩画的保护和记录存档显得尤为重要。

     

        朱利峰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画保护正在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全球很多地方都在运用物理、化学方法以及资源的数字化来对岩画进行技术保护,澳洲、非洲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这方面成绩显著。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岩画研究专家叶卡捷琳娜·戴弗列特也系统介绍了利用3D GIS识别和保护岩画的具体实践。

     

        广西崇左境内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于2016年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岩画学会会员黄亚琪说,左江80多个岩画点与其所在的环境,共同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稻作文化内涵。核心要旨是对岩画景观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整体性保护”,在对岩画点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分布区内赖以存在的自然和文化环境。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李永宪认为,岩画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是移动的人群和流动的历史留存至今的多类图像遗存中的一种,任何地区的岩画都有它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区域性。因此,开展岩画的保护工作需要认真对本地文化进行研究。

     

        当前,岩画界出现了“应用岩画学”方向,更加注重岩画作为一种资源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第一届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埃玛努尔·阿纳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的开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这种开发必须小心翼翼。

     

        专家认为,将岩画作为民族艺术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挖掘的潜力。虽然我国岩画数量为数可观,但与之相关的文化产品却寥寥无几。中国岩画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的缺席,是世界文化艺术传播的缺憾,亟待进行有效的开发,让世界通过岩画艺术了解更古老的中国,也让中国的远古艺术融入世界的文化潮流。

     

        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也从岩画中汲取营养。采访现场,韩美林向记者展示了受贺兰山岩画启发而形成的点、线笔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颇具中国画意象的牛头。他感慨地说:“没有岩画,就没有我的今天。一看到贺兰山岩画,我便心生敬意。”

     

        针对岩画未来的应用方向,朱利峰说,岩画的文化产业开发可提升实体游览地在保护、展览、教学、研究、出版等方面的效益,若进一步将岩画素材的附加值加以运用,充分调动其全方位的文化价值,研发各类衍生品进行推广,不仅有文化传播的意义,更能带动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增加地方文化产业的收入。中国岩画的开发将为中国岩画走进大众审美文化的视野、与国际流行文化对话奠定基础,让史前艺术为开创更好的文化推广模式及创意附加值产业带来新的气息。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