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周剑之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9日 06版)

        【光明论坛·温故】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中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行路难·其一》的最后两句,也是这首诗的警句。《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用于抒写社会人生的艰难与悲辛。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鲍照有《拟行路难》组诗,就是以此为主题。李白创作的《行路难》共有三首,以第一首名气最大。

     

        诗歌开篇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如此华美的器具、如此昂贵的酒肴,诗人却停杯投箸、心下茫然,这究竟是为何?“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为的是行路的艰难!那坚冰充塞的黄河、大雪满山的太行,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境。与它们相比,人是如此渺小、如此无力。一种难以前行的无助感甚至绝望感,如排山倒海般一直压下来,让人喘不过气。诗人接着写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与姜太公有关,后一句与伊尹有关。两人都是辅佐明君取得基业的功臣,也代表着众多士人心向往之的人生境界。李白这两句诗,一下子跳出前两句的重压,展现出一片广阔天地:姜、伊两人的政治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顺利的,但他们最终大有作为,这不正是一种崭新的希望吗?

     

        然而接下来几句,诗人的情绪再次低回:“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太公与伊尹固然给了他希望,但目光回到当下时,依然是无比艰难的旅途。前路漫漫,充满崎岖,我要走的道路究竟在哪里?眼前仿佛一片苍茫。可是李白,这位无比倔强的诗人,绝不会就这样放弃,他以一种难以企及的自信与勇气,高喊出最后的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的叔父曾问他有何志向,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化用宗悫的话语,展开一幅动人的图景,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心:终有一天,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挂上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驶向无穷的天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李白是诗歌史上难有其匹的天才,可是政治道路却并不顺利。他从年轻时起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闯出了不小的名声,贺知章甚至称许他为“谪仙人”。然而直到天宝元年(742)四十多岁时,他才终于获得唐玄宗的青睐,供奉翰林。不过唐玄宗只当他是文人清客,并未对他委以重任,再加上一些权臣的排挤和谗害,短短两年之后,李白就被“赐金放还”,变相地被赶出了长安。《行路难》就是写于离开长安之时。结合这一创作背景,就可以了解为何李白会选择这样一个乐府古题以及为何诗中会流溢出如此浓烈的苦闷之情。

     

        此诗大起大落,充溢着激荡的情感,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写得淋漓尽致。不过最值得钦佩的,还是李白超越苦闷的那番自信与豪情。无论是怎样的处境,永远怀抱希望、充满自信,这是李白性格中最闪光的一点。李白的一生,不乏困顿与蹉跎,他也曾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沉重叹息。然而叹息过后的李白,以愈发高蹈的姿态,呼喊出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希望。正是这种超迈横绝的自信,以及积极用世的人生理想,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李白,成就了“喊出来的”的唐诗,成就了闳放博大的汉唐气象,并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作者:周剑之,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