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日前宣布,鉴于衡水第一中学2016年在石家庄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中存在严重违规招生行为,在衡水第一中学2016年招生计划205人基础上,核减该校招生计划,核减后衡水第一中学2017年在石家庄市招生计划不超过155人。
无独有偶,河北省承德市日前也表示,衡水市第一中学、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正定实验学校、武邑宏达学校、衡水英才学校、衡水市冀州区富宁学校、衡水市冀州区信都学校、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等擅自在承德提前违规招生,决定“取消上述学校在我市三年之内的招生资格”。
由此,或将开启河北各市对以衡中为代表的衡水各校争抢生源的“封杀”模式。与省会石家庄的“核减”相比,各地祭出的招式可能更为凌厉,“杀伤力”也更大。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我市普通高中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本地入学需求”,各地教育部门的“画外音”也清楚明白:我们的学生我们来教育,就不劳衡水费心了。
一直以来,河北多个地市的中考前100名学生基本上都流往衡水,河北各地教育部门、高级中学苦于衡中的强势“拔尖”,早就多有不满。只不过,很多时候,迫于时势,加之教育主管部门的不表态,多取隐忍态度而已。此番河北省教育厅严责衡水一中存在不规范甚至违规办学招生行为,无疑让这些不满找到一个出口。
不过,至于说这些限制之举究竟有多大成效,并在何等程度上改变“衡中模式”,恐怕还不能太过乐观。
其一,核减指标不过是加剧了当地有意流向衡中学生的竞争,从而导致更多的招生乱象,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衡中“拔尖”的现状。即便停招3年,3年之后怎么办?何况,无论是核减指标,还是停招3年,都有可能催生数量不小的“中考移民”,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也会呈几何级数上涨。即便不“移民”,以往年的情形看,也仍会有大批外地学生在当地保留学籍,而到衡中借读,由此,“衡中模式”的滚雪球效应同样不会止步。
其二,衡中能够“拔尖”,而外地学生及家长也乐于配合,关键仍在于衡中已经形成一整套应对高考的应试策略。这也使得各地在与衡中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想留住生源,就要提高升学率,甚至向衡中看齐,不然,即便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也难以真正奏效。于是乎,一个广义的“衡中模式”已经悄悄萌芽,各地一边学衡中,一边骂衡中。
而此番教育部门限制衡中,最终获益的也未必是当地学生,反倒是当地升学率比不上衡中的地方“超级中学”。前两天,承德“停招3年”的禁令出台后,有网友就叹息,承德的优秀学生又要被耽误3年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只要教育土壤不改、教育理念不变,仅仅是出台禁令,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
因此,改变应该从基础制度开始,一方面,要规范招生,查处各种违规的跨区域办学招生;另一方面,也该尽量均衡教育资源,不能只满足于“普通高中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本地入学需求”,而是要同时满足学生对优质高中资源的需求。当然,根本还是要改变当下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这就需要同步推进高考改革,真正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引导、教育学生。
(作者: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