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

    让孩子懂得战争,才能更深刻地热爱和平

    作者:徐榕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7日 06版)

        【文化评析】  

     

        “七七事变”过去八十年了。

     

        八十年后的今天,当孩子问我们:“什么是战争?”我们和孩子们谈些什么?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说:“别以为对悲伤的理解是在你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然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你只能被逗乐。事实上,今天长大的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思考他周围世界的种种冲突,他们都应该读一读《安妮日记》。”

     

        逃避和回避并不能提供内心的庇护,告诉孩子关于他们生活的世界,包括哪些令人不快的过去。告知伤痛,也提供抚慰,促进孩子运用内心的力量应接,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通过战争体味人性的本真,用爱和温情面对沉重悲凉的境遇,才能给予孩子长久的安全感。

     

        善良,是对他人痛苦的想象力。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让孩子了解战争中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敏感和想象力,孩子才能怀抱悲悯和对生命的尊重,才能积蓄内在的力量,与一个美好但同时也是复杂和困难的世界相处。

     

        可以看看绘本作家保东妮近日出版的绘本《绣花儿》和《牧童》,它们用战争中孩子的经历再一次鼓荡起与生命的共鸣,把珍惜和爱放进我们的心中,重新连接起我们与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绣花儿》讲的是,1937年,绣儿和父母从上海逃往北平,在北平开了一家绣衣店。冬天,雪下得很大,一位穿着和服的女子,来店里买了一件绣着梅花的婴儿肚兜儿……春天,战争快结束了,绣儿和妈妈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弃婴,从此,绣儿有了妹妹花儿。绣儿和花儿身世不同,却用欢笑写下乱世中温煦的故事,姐妹情、父母爱,以及超越种族的人类温情。

     

        《牧童》是对小英雄王二小故事的绘本讲述。1942年的中国北方大地硝烟弥漫,宁静的田野,走来了一群端枪的人,枪炮代替了牧歌,牧童变成了守护家园的勇士,“牛儿还在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见了”……

     

        假如诚如哲人所言——世间万物的真相,只有孩子,才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那么,中国原创绘本《绣花儿》《牧童》希望向孩子表达怎样的真相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并不能深切地感受战争这样沉重的话题,为何要讲给孩子听?

     

        战争,不是遥远的过去;记住曾经的苦难,并非要种下仇恨的种子。让孩子尝试理解失去,才能更真切地珍惜拥有;让孩子懂得战争,才能更深刻地热爱和平。向孩子讲述无法挽回的过去,是为了和孩子一起聆听生命的共鸣,种下和平与正义的精神种子。

     

        冬天的积雪和春天的花瓣,循环交替;翻滚的炮火和悠扬的牧歌,此起彼伏。战争带来痛苦和牺牲,但也激扬着正义之气。这一切,都是战争年代的孩子眼中的真实,也是需要向和平年代的孩子讲述的真相。讲述,就是恢复和还原,就是一种重新找回的过程,就是以孩子的视角找回时间、找回记忆、找回那些陌生而真切的生命。

     

        人与人之间的温柔、善意,是绝望中绽放的光芒;普通人的承担,普通人的坚韧、勇敢和智慧,是黑暗中闪耀的光辉;生命与生命的联结和彼此守护,是永恒而至高的人性之美。一个人的心灵能承载多少的爱,就能够承受多大的痛,向孩子讲述战争,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感受真实的心灵、正义的分量、人性的光辉与和平的珍贵。

     

        (作者:徐榕,系童书评论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