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6日 星期四

    民族团结之花竞相绽放

    ——内蒙古兴安盟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作者:殷泓 梁熙明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6日 04版)

        1947年5月1日,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乌兰浩特宣告成立。

     

        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日前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召开。兴安盟作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盟,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谱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小学,也是一所民族团结氛围浓郁的多民族合校。

     

        一踏入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记者就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气息——学校在文化环境建设上突出民族特色,学校教学楼的每一层都张贴着绘画作品和蒙汉书法,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蒙古族服饰、雕塑等。

     

        “这些大部分都是学生的作品,我们通过让学生将各族的文化特点融入自己的课余创作中,互相交流,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民族团结教育。”蒙古族小学校长包永梅介绍。

     

        在一间教室内,蒙古族学生们正铿锵有力地用蒙汉双语诵读国学经典。“我每天都会在晨读时用蒙汉双语诵读《三字经》,蒙语、汉语都很熟练,随时可以转换语言。”一位蒙古族小学生向记者说道。

     

        学校的“哈布图哈萨尔”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进行马头琴齐奏。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们左手娴熟地拨弄琴弦,右手上的弓子抑扬顿挫。雄浑大气和悦耳清新的民族乐曲不断交替,如同万马奔腾,令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上。该校是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的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目前学校有1500把马头琴,600名学生能够拉5至10首曲子。

     

        记者了解到,包括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在内的全盟各类学校,始终秉承“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儿童、少年时期抓起”的理念,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根本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让民族团结教育开出绚丽之花。

     

    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推动科学发展

     

        多年来,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锁定在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实际需要上,激发了各族群众的情感共鸣。

     

        乌兰浩特火车站设立的“山丹丹爱心服务队”,为广大旅客提供站车爱心接力、蒙汉双语咨询等服务,几年来共帮助2180人次预订车票,送票上门897次,收到旅客表扬信318封、锦旗26面,拥有“兴安民族团结第一窗”的美誉。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甄忠义在交流会上表示:“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铁路服务工作相结合,突出民族地域特色,精心培育铁路站车服务品牌,让铁路与当地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相得益彰,深受各族人民群众欢迎。”

     

        兴安盟消防支队全面推行消防“一站式”服务,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支队创编了中小学生消防疏散救生操,并编创了汉语版、蒙古语版、手语版操法教学光盘,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针对当地群众生活习俗及文化兴趣,支队还创作了“好来宝”段子,通过悠扬的马头琴曲调,说唱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在学校、在社区、在火场,警爱民,民拥警,各民族亲如一家。

     

        在乌兰浩特市,万佳社区一直保持对少数民族群众“三必访”走访慰问制度;胜利办事处曙光社区成立专门早教中心,解决了少数民族幼儿的入园难问题;铁西办事处将128名网格员分配到三级网格中,确保及时提供社区内少数民族鳏寡孤独人员的生活所需……

     

        兴安盟盟长奇巴图说,长期以来,兴安盟牢牢树立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意识,坚持不懈地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加快改善民生,着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精心管护绿水青山,民族团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真抓实干共建美好家园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的义勒力特嘎查,全部党员都要“承包”胡同。

     

        记者发现,这里的每条胡同都很干净,两侧的土垫也被扫得整整齐齐,干净的墙壁上还贴着一块写有“承包人”姓名的牌子。

     

        家住胡同边的蒙古族村民白领小向记者介绍:“这条胡同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俺们嘎查曾经是垃圾村,一些胡同里面堆了几十年的垃圾得不到清理,俺家旁边的包布仁巴雅尔胡同就是其中之一。”

     

        包布仁巴雅尔是这个村的普通村民,也是村上36名党员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包布仁巴雅尔胡同正是他的责任区之一。

     

        “俺们村里36名党员都要‘挂牌亮户’,明确党员的责任,除了‘党员包胡同’之外,还要‘党员包户’,俺就包了30户。”包布仁巴雅尔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展示写有他姓名和联系方式的“挂牌亮户”信息卡:“俺自己有30亩地,在农忙时根本忙不过来,但有一些困难户连水泵都没有,俺就先把泵借给他们使,俺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吧,收成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

     

        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携手进步。这样的事例,在兴安盟还有很多。而兴安盟,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新乐指出,自治区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这句话。

     

        “我们坚持‘全面建成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完善和落实差别化政策,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发展,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教育、脱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正是这种共同繁荣进步的步伐,有效凝聚起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刘新乐说。

     

        (作者:殷泓 梁熙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