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论坛】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要求,“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抓住难得的“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做好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作为引领中医药教育走向海外的主抓手、加速器,必将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党建引领中医药海外拓展的顶层设计
“走出去”战略一直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点。近年来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国际教育的重心逐渐从欧美国家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注重由规模发展转向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积极组织学习“一带一路”基本内涵、战略意义和实现路径,并将扎实推进中医药教育海外拓展作为学校“十三五”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学校党委一是坚持从“深”处着眼,带领广大师生积极学习、充分认识中医药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好的对外文化传播方式之一,牢牢把握中医药教育和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大方向。二是坚持从“实”处发力,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利用各类党建资源,提升学校班子和海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风正、心齐、劲足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团队。三是坚持从“细”处入手,全要素、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推进党建工作在中医药海外拓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创新海外“三会一课”制度,确保取得实效。
学校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作为“走出去”顶层设计的突破口,选派高素质、专家型的党员干部参与中草药国际标准和中医药服务标准的制定,目前在ISO领域中由学校主导制作的立项标准有3项,进入投票程序的标准提案有7项,预备项目有4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在“中国主导、多方共赢”的原则指导下,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党建加速中医药海外拓展的人才培养
党建工作常抓不懈,中医药海外发展才能实现加速度。上海中医药大学长期为全球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近万名中医师、针灸师和理疗师。特别是近年来,中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留学生数量上升。截至2016年11月底,学校长期留学生共计1502名,其中,学历留学生占长期留学生的85%,占全校全日制学生的15%;本科留学生占全校本科生的21%。同时每年有近百个英、法、日、韩等短期团来访交流学习中医药。学校已成为海外留学生前往中国学习中医药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也成为海外学子认识中国中医药的窗口。
在国际化日趋加速的背景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因势利导,科学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立德树人,构建国际化环境下高校党建的新格局。
一是发挥党员名师、名家、名医的示范引领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凸显中国特色”。当前面对海内外复杂的社会形态与文化,师生经常会面对一些信仰和思想上的冲击,学校面向海内外师生,系统设计大思政体系,广泛传播中国好声音,加强中外师生对中国现状及发展进程的了解和理解,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净化思想。
二是探索国际化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一流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学校建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制度,联合打造育人共同体,着力培养能够担当重任、担当大任、担负起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批优秀学生成长为党员发展对象,其中的佼佼者由学校选送海外研修,日渐成为学校海外发展的骨干。
三是着力打造培育优秀的党员教师队伍。胜任国际中医药教育的人才队伍对中医药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美国设立了奥古斯塔大学孔子学院,选派政治素质高、具有国际化素养且胜任直接用外语讲授中医药课程的教师任教。党员教师张晓馨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自2014年至今一直在海外任教,时刻铭记职责,坚守岗位,成绩斐然,赢得海外同行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四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构建“互联网+党建”新模式。通过建立党建空中教育课堂,运用网络、视频、新媒体等形式加强教育和管理,借助微信公众号、党建客户端、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使线下教育与线上交流相结合,“键对键”与“面对面”相结合,在海外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党建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交流
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与交流,有利于中医药不断突破、发展和创新。上海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不懈努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交流。党建工作在促进中医药海外诊疗服务,加速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党委支持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合作,深入开展中医医疗、科研合作和文化交流。2015年“中国-捷克中医中心”揭牌成立,是第一个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医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定期选派医生坐诊,如中医师关鑫在中捷中医中心工作近一年间接诊病患4200多人次,并将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易筋经带入捷克,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马耳他中医中心。附属龙华医院与澳大利亚的南澳州健康产业部签署合作协议,在临床科研、学术访问、中草药种植等诸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学校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孔子学院的首批5名学生获得中医针灸项目证书。当前,学校致力于建设“全球中医药中心”,组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推进全球高端人才集聚,打造中医药标准研究等国际平台,着力提升中医药科研水平。2017年5月“上海-渥太华联合中医药学院”正式入驻全球合作伙伴中心。同时,学校不断拓展海外合作交流范围,与毛里求斯、以色列、摩洛哥、马来西亚、泰国、芬兰等国家政府、医疗集团和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备忘录,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平台。
党建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加速海外拓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学校党委提出,海外中医药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保障下,上海中医药大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形式,积极为中医药海外拓展贡献力量,在“一带一路”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国风采。
(作者:曹锡康,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