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记录】
本期主题:家国影像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有一批优秀的红色摄影师——吴印咸、沙飞、石少华……他们以相机镜头为枪杆,以胶卷底片为子弹,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阐述本期主题的摄影师伉俪,也是这一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从20世纪30年代起,高帆、牛畏予就开始了摄影艺术的创作之路。在他们拍下的珍贵照片里,有紧张危险的战斗场面,也有高奏凯歌的胜利场景,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发展的社会面貌。虽然这些影像的拍摄大多从小处入手,其背后展现的却是摄影师满腔热血的家国情怀。
一瞬永恒!这是摄影的价值所在,也是其魅力所在。从那些胶片中,我们得以瞥见那个时代,追忆那些过往,怀望人和事。高帆、牛畏予伉俪通过摄影记录了那个年代,摄影也塑造了他们的人生。
高帆、牛畏予是20世纪重要的摄影家。他们参与构建了社会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图像和美学系统,展现了摄影家镜头下的社会生活和个性表达。两位摄影家有几点共通之处,他们投身摄影是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他们对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是一致的。
不同之处则在于,高帆、牛畏予的摄影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间节点中发挥作用并且被关注,其摄影面向的现实境遇是有差别的。高帆的摄影成就集中体现于战地摄影,当然,其在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东欧人物肖像,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趣味。牛畏予的摄影实践则着重在新华社摄影组的拍摄工作中。高帆摄影中充满着宏大叙事带来的史诗般的崇高感,牛畏予摄影中则饱含着女性的柔情、细腻和包容。
高帆拍摄的为人所熟知的《临汾战役》《北平入城式》和《毛主席在西苑机场》等系列影像,从战斗前线、入城盛典到领导人重要活动,这些历史现场或仪式活动的记录,仰赖于摄影得以成为记忆的载体,而被后来者观看和研究,营造出另一番超越现实的意象世界。对于战争时期的摄影,更应看到这些作品在当时能够产生的鼓舞和改变人的生活思想的深度和感召力,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写照,另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越。
在新闻现场拍摄环境肖像,是牛畏予摄影生涯的主要特点。牛畏予所拍摄的《华罗庚》是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人像摄影作品。她所拍摄的文艺界名家画面,成为我们当下以及未来欣赏和研究的重要艺术文献。
高帆、牛畏予用摄影传达出奋发昂扬的精神和饱含生命观照的人生状态,他们是在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年代里觉醒和战斗的一代。他们的摄影实践参与书写了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的中国摄影史,为我们部分地展现了自20世纪3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中国摄影样貌。
(作者:吴为山 系中国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