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摄影成为普通大众喜爱的一种记录方式,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但摄影也有其局限,它尽可以记录自然之美,记录阳光、空气、生活、事件,却难于表现事物之外的故事和自然界的情绪,这是摄影最初的特性所决定的。
但是,摄影的这种记录特性早已被冲破,当摄影家将目标转向不同于自然外貌的事物,即一种“抽象”的影像时,情况就全然不同了,黎大志的摄影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黎大志,一位来自湖南的摄影师,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让人置身于梦幻世界。他的作品抽象、流动、绚烂、唯美,又有几分理性、肃穆,给人一种超强的视觉震撼,一种理念的感性呈现,一种瞬间的游走美感。20世纪80年代,当他还在南京航空学院攻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课程时,就开始在业余时间通过摄影捕捉某个主题,去寻找事物的本质所在。这是一位工科生观察事物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期间,在专业之外接触到大量西方现代艺术。这时,他将镜头对准意境和想象,显示出独特的摄影创作思维。
从此,黎大志就穿行在影像和力学的交叉点上,沉醉于诗意美学上的风景与材料动力学的探索。透过作品,我们看到的是风景的力学,每一幅作品都牵动着情感,触动着思绪,凭借超越自然的解脱,在审美中行走并审视自我。这些以人文科技、地域风土为源起的影像作品,不仅通向自然,还可以通向观者的心灵。
在“光影”系列作品中,黎大志在物理空间与时间的轴线上,以线的自由或重复,承载着现实场景的魔幻光影,以一种清晰的移动轨迹集合起光影的碎片。与摄影家琼恩·米利镜头下毕加索的光绘摄影作品不同的是,一个是理性中带感性,一个是感性中包含理性,黎大志的作品属于后者。
在《笔走龙蛇》中驰骋于画面上的金色画笔苍劲有力,色彩和谐而醒目,画笔的动感宛如张旭草书般自在逍遥,勾勒出一幅似是而非的狂草书法。《禅心》通过对光影的捕捉,进入了另外一层境界。佛教中的白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清净无碍的境地。《叠金掬翠》这幅作品中,那些金黄色自由奔放的线条,看似随意的弧线,却有规律地叠加成疏密关系,看上去婆娑自然,优美浪漫,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更显华贵。作品《青莲》如计算机软件生成的网状线条展现出盛开般的莲花,有着数学的空间美、设计的构成美和绘画的色彩美。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宛如黑暗中盛开的蓝色莲花,从容、大气。
黎大志的光影摄影作品,既有大胆的、充满律动感的线条,又有丰富的色彩,既自由又有节制,既富于变化又归于统一。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理性思考,也能看出随性洒脱,对立与统一在作品中被轻松驾驭。
在“行走”系列中,画面忽然写实起来,轻松又明快。摄影家似乎要从那种抽象的形态中回归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因此而运用一些单纯的、鲜亮的、明确的形态来表现对象,让影像的情感带着一种美学特质走进观者的视野,以使观者能轻松发现自然之美。
《农家小院》和《哈佛大学广场》表现的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和光影构成之美,利用线条、形状、色彩、光影和空间等元素,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摄影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等同于现实生活的复制,而是加入摄影人的感悟与审美观点,通过对画面的选择来展现摄影者的心境。这一系列是他在行走过程中对生活的感悟、提炼与抽离。
“水影”系列作品突出了科技人的独特视角,让我们意识到一位当代科技工作者与艺术应有的关系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正是由于对自然形式感的情有独钟,对江湖之水魔幻情节的偏爱与迷恋,黎大志挑战了摄影技术手法的极限,用接近于绘画的象征主义来营造影像的浪漫主义氛围。
作品《重金属》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古铜色调与斑驳质感,营造出重金属般的音乐效果,水中倒影如同跳动的音符,搅动着一池静水。作品《赤色回忆》利用超现实主义的形式来表现水中的光影效果,如鳞片般的红色波纹在暗红色的背景衬托下,有如星星之火终将达到燎原之势,慢慢汇聚而来,构成动感的画面。作品《刀痕》中画面的凹凸起伏,犹如木版画中,一条条深浅不一的沟壑,充满浪漫的诗意。作品《独鲸》是一幅充满意境与想象的作品,捕捉了水中一个不经意的波浪,宛如一只鲸鱼在此游动。作品《帘》利用摄影慢门的技法和写意的形式,记录瀑布下水的流动轨迹,人为拉长了水的轨迹,产生了犹如梵高油画笔触般的画意效果。
黎大志是个感悟力和理解力很强的人,他对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有着自己特定的理解和把握。值得注意的是,黎大志发展出来的这种写意式的摄影技巧,灵动、含蓄,变得越来越符合东方审美趣味,也具有了中国本土的艺术特征。
(作者:李立新 吕不 李立新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吕不系湖南师范大学讲师 本组作品选自光明图片 摄影:黎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