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1日 星期日

    不曾远去的徐悲鸿

    作者:司徒剑萍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1日 12版)
    《中国画的艺术》 徐悲鸿著 马小起编 北京出版社

        【编书者说】

     

        徐悲鸿,这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家,对中国现代美术影响深远。

     

        徐悲鸿不仅以画奔马而闻名于世,在留法归国后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北平艺专。1949年后,他任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更是招贤纳士,广聚英才。

     

        可以说,徐悲鸿的美术教育体系与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中国现代美术的体系与格局。因此,重读徐悲鸿的艺术论,是了解中国现代艺术面貌的必要途径。

     

        尽管徐悲鸿的作品已进入公版领域多年,有关他的著作不断出版。但纵观以往徐悲鸿艺论的若干出版物,多有不同程度的谬误:有的是点校时产生的疏漏,也有的是删减文字导致文章不完整。

     

        资深编审、书画研究专家杨良志在翻阅徐悲鸿的数本艺论文集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萌生重新编录的想法,并着手开始收集资料,确定了要做一本有关徐悲鸿艺论的图文之书。

     

        在确定了该书的立足点后,杨老师请来北京画院马小起老师编选徐悲鸿先生的文章。选取范围不限于在内地发表过的文章,还吸纳了发表在香港、台湾等地刊物及出版物上的作品,并竭尽所能恢复至最初刊发的形态。与此同时,全书按时间进行编排,标注上文章的原始出处,甚至保留文章的附录,让读者能准确踪迹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发展、演变。

     

        如果按徐悲鸿的绘画创作时期来划分,此次选取的22篇文章,全面涵盖了他从1918年到1953年去世之前的创作过程。旅欧之前徐悲鸿发表著名的《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抗战时期从事美术教育的思考《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中国艺术的贡献及其趋向》,抗战结束后期待新中国而带来的《复兴中国艺术运动》,以及临去世前《与丁楚谈艺术》……这些不同时期代表性的文章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在艺术上不断探索、时刻心系吾国吾民的徐悲鸿。

     

        配合这22篇精彩的文章,我们选取了所能找到的徐悲鸿比较有代表性的70余幅绘画作品,按照时间编排,同时附上了画作的名字及创作时间、尺寸。

     

        一开始,我们仅仅是想通过黑白图让读者简单感知一下徐悲鸿先生的艺术思想。但非常凑巧的是,设计师在排版出来之后忘记将全彩图转为黑白图后再把书稿发给我。我打开一看,立刻被这些经典画作所震撼。活灵活现的家猫、迎风展翅的雄鹰、腾跃空中的雄狮……这些生动的形象透过徐悲鸿先生的笔墨走入我的眼前,那极具张力的线条背后蕴含着的,是徐悲鸿不曾熄灭的艺术热情。即便国内出版了这么多徐悲鸿的书籍,但在一本小册子中,精选徐悲鸿的艺术文论及各时期代表画作,依旧是罕见的。最终,第一本全彩图文设计的“大家小书”初见雏形。

     

        在《〈关山月画集〉序》一文中,徐悲鸿写道:“艺术乃最无束缚极度自由之世界,故襟怀广博,感情敏锐之士,以几年苦工,把握造物之色象,以后即可骋其才思所至,尽情发挥,毫无顾忌。”

     

        那些穿越时空的字句,即便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依然是醍醐灌顶般的智慧。那些不曾褪色的颜料笔墨,即便在七八十年之后依旧展现着强大的张力。

     

        (作者:司徒剑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