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这钱真给我们了!”当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兴隆镇三义村村民接过“失而复得”的扶贫项目款时激动地说。这一幕发生在该村退还扶贫资金现场。兴隆镇相关负责人告诉村民:利用职务之便将3万元林产基地项目扶贫资金据为己有的村干部程某,已被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据了解,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问题,去年4月以来,承德市开展基层党风政风“清洁行动”,决心用3年时间下大力气做好治理“微腐败”这篇“大文章”。
找准痛点有的放矢
对“微腐败”实施精准打击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专项治理开始之前,该市走村入户建立问题清单。2017年年初,承德又委托专业机构,抽样2200个对象开展专项调查,评估阶段性效果,聚焦重点问题。结果显示:群众对专项治理高度认可,对查办乡科级以下党员干部效果的满意度为87.2%,对遏制和克服不正之风及腐败现象充满信心的达到96.9%。
承德市对有关数据进行综合研判,进一步明确发力方向。市委相继出台治理“微腐败”和深化治理的实施意见,聚焦四类对象,即:市、县(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执法、窗口服务单位和基层所站的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组织关系在地方的垂直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等。除了盯紧重点对象,承德市还树起“1+3”问题“靶标”,重点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1个层面,教育、卫生、基层执法3个领域,列出具体的问题清单,逐一治理,切实回应群众诉求。
上下联动深度发力
“‘微腐败’问题群众深恶痛绝,必须从微处治理,往细里严查,用组合拳打好攻坚战。”承德市纪委相关领导表示。为强化责任,专项治理由市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单位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谁“掉链子”就问谁的责,目前已有58名履责不到位的党员干部被问责。
问题线索是治理“微腐败”的“源头活水”。市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批阅本级全部信访件,主持召开线索排查会,定期约谈工作靠后单位负责人。同时,通过召开基层党委班子专题会议、分层开展谈话谈心等方式,让干部主动自查自纠。市县同步开展“微腐败”专项巡察,着力发现教育、卫生等7个系统的突出问题。“清洁行动”中,市属11所学校已退缴违规违纪资金5.33万元,涉及人员246人。卫生系统已自查自纠问题49个,查纠资金190.76万元。同时,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百姓满意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兴隆县三道河乡原党委书记张志文、原乡长王殿臣截留挪用危房改造资金被开除党籍;围场县采购办原主任曲景武违规接受企业宴请收受礼品现金被开除党籍、行政撤职……目前,全市通过拉单建账、交办督办、联查直办、交叉核查、查否复核等措施,立案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案件2109件、党政纪处分2433人。
步步深入标本兼治
“微腐败”问题量大面广,治理绝非一日之功,要在批量消解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源头治腐。对此,承德市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探索。
首先,承德市从压实责任入手,在市、县、乡各级党组织设置主体责任办。同时,要求各基层党总支、支部全部配齐配全纪检委员,实现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全覆盖,将监督具体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该市筛查“微腐败”行为容易发生的环节,强化过程管控的制度建设。针对涉农和扶贫资金使用、教育卫生等服务窗口,推行“一函两承诺”制度,在发放扶贫资金的同时发放廉政提示函147份;组织医疗机构与患者、学校与学生家长、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签订双向廉政承诺书54337份。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执法领域,推行廉情跟踪回访制度,由上一级党组织开展回访,征求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对执法人员服务态度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介绍,承德市将继续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微腐败”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本报记者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