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记】
编者的话
高考越来越近,紧张而又期待。
今年的高考不寻常。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率先展开。两地的试点是改革总体规划中重要而又关键的一环,对于破解改革的难题,探索建立新的制度,具有先行和示范作用。
在高考进入倒计时一周的时候,我们特意开设《高考日记》专栏,邀请一位考生父亲和一位高三班主任撰写文章,记录下他们与孩子一起经历的这段难忘的日子,记录下高考改革对于教与学,乃至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点滴而又深刻的影响。两位日记的作者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遵民、上海延安中学高三班主任施洁琦。
新高考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再有七天就要进考场,全家的心情多少都有点杂乱和紧张。孩子已经结束了高中全部课程,开始在家复习,虽说状态还算正常,但从他手拿书本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样子看,他很紧张。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5月23日晚间,新高考公布第二次等级考成绩时的情形。
孩子中午就放学回来了。进入五月下旬,学校基本是半天在校上课,半天在家复习,以迎接六月初的全国高考。孩子平时还挺沉得住气的,可今天明显感觉到了他的紧张。他回来二话不说直接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上海和浙江作为今年高考改革试点,实行“3+3”方案,后面那个“3”需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中任意选三门。
孩子去年的地理一举获得A+的好成绩,而这次理化考试就是继去年地理后的第二场等级考(等级考是此次新高考的改革重点之一,即以100分的卷面,60分钟的考试时间计算,分数达到考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五以内的为A+,百分之十五以内的为A,以此类推分10个等级。每个等级之间的级差为3分)。如果此次考试顺利,那对最后迎战语数外的考试无疑增强了信心,而如果考试失利,可能会影响最后的发挥,今天孩子的情绪波动也实属正常。
等待是难熬的,交织着期待与焦虑。其实,考试当天我去接孩子时,他出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太简单了”。可不,新高考的目的就是重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出偏题难题,况且一小时的考试又能考多少内容呢?孩子们拼的往往都是毫厘之差,争的也是答题的精准到位。
晚上八点终于降临了,在千呼万唤中,理化分数终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屏幕上显示的是两个A的好成绩。
孩子在庆幸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告诉我,他的一位同班同学成绩不理想,他必须要去安慰一下。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我感慨了良久。
(作者:吴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