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从求速度向重质量的成功转型

    ——盘点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成果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李慧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0日 12版)
    深圳文博会1号馆北京展区,参观者正在与机器人“优友”互动。本报记者 李慧摄/光明图片
    深圳文博会贵州展团,手工艺人正在制作特色工艺品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创视域】

     

        5月15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圆满落幕。这是一届外表简朴的文博会,又是一届内涵丰富的文博会,展示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成就以及文化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深圳文博会不仅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还见证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断转型升级的重要历程。本届文博会成交金额、参观人数都在稳步上升,结构更加优化。经过近几届的努力,深圳文博会已经走上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

     

    1、发展更有质量

     

        数据

     

        本届文博会实质性成交2240.848亿元,比上届增长10.28%。其中,合同成交2064.348亿元,零售及拍卖成交176.500亿元。

     

        改革开放之初,特区人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1980年到1999年的20年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1.2%,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大都市。然而,高速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深圳及时将发展模式从速度型转换到质量型增长,率先开始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今又成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2004年开始举办的深圳文博会同样也在经历着从速度向质量的成功转型。2015年,作为文博会第二个十年的起步之年,当年的总成交额再创新高。但主办方在公布数据时强调,1535.36亿元的合同成交额已连续第四年超过意向成交额,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占总成交额的57.98%,比上届增长28.06%,创历届文博会之最。加上零售及拍卖成交额,第十一届文博会的实际总成交额为1646.45亿元。2016年,第十二届文博会主办方公布的总成交额中剔除了意向成交额,直接公布了2032.014亿元的实际成交额,这一数字比上届增长了23.42%。

     

        据组委会公布,本届文博会的实际成交额同比增长10.28%,从纵向比看,文博会成交额增幅降低了一半。然而在主展馆面积和分会场数量都已保持多年稳定的前提下,在实际成交额突破了2000亿元的关口之后,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仍在合理区间。

     

        梳理近几年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发现,2011年以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2011年更是达到21.96%,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速。2015年以来,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也保持在10%以上。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逐渐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注重品质提升。近年来,文化产业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表明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贡献突出,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内涵更加丰富

     

        数据

     

        本届深圳文博会,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国外117个参展机构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68家分会场,80%以上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涵盖文化创意产业各重点领域和“文化+”新领域。

     

        在文化与科技、金融、商业、旅游、体育等产业相加相融的今天,深圳文博会这个“中国文化第一展”的内涵极大丰富。

     

        在本届文博会上,观众不仅能够详细领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的精彩缩影,也可以与“网红”一起探讨网络直播行业如何培养表演人才;不仅可以见识到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乃至MR(混合现实)等最先进的显示技术,也可以欣赏到楚雄彝族刺绣和侗锦“织娘”织绣等最传统的非遗技艺;不仅可以尝试戴着耳机听书的阅读新体验,也可以顺便竞拍两本停留在我们儿时记忆深处的连环画、小人书——以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现代高新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015年,“丝绸之路”馆首次亮相文博会。2016年,该馆更名为“一带一路”馆,今年优化提升后的“一带一路·国际馆”吸引了美、英等发达国家和埃及、以色列、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参展,展示了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展会期间,主展馆和分会场共举办了数十项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项目展演、论坛、洽谈、签约等配套活动,来自俄罗斯、印度、埃及等国家的50个国际知名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有效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

     

        为推动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届文博会特别注重突出“文化+”内涵,努力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逐步由基本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文化+”日益突破行业壁垒,与制造业、信息、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提升文化供给质量,为人们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形成新的消费市场。

     

    3、结构更为优化

     

        数据

     

        本届文博会主展馆、分会场及相关活动的总参观人数达666.106万人次,比上届增加了79.021万人次,增幅为13.46%;其中专业观众达118.286万人次,占参会观众总数的17.76%,比上届增加11.318万人次,增幅为10.58%。

     

        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结构的优化。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介绍,本届文博会参展商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龙头文化企业和机构参展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等“文化企业30强”和新华文轩、易尚展示等优质上市文化企业带来了更具竞争力和特色的展品。各主办单位还组织举办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中国文化贸易与文化双创大会、国家数字出版高端论坛等一系列配套活动,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发展指引和前沿理念。此外,组委会也采取多项举措提高实质性交易,通过与省级以上行业协会合作组展,强化展前参展商、采购商双方需求收集和配对,为达成交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统计,共有20016名海外采购商参加了本届文博会,比上届增加493人,这些采购商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以色列、立陶宛等99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深圳文博会展示交易规模、数量、质量、水平均逐年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交易额从首届的356.86亿元增长到第13届的2240.848亿元,深圳文博会的成交额已累计超过1.5万亿元,采购商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13年的发展,深圳文博会已经成功从初创培养期进入成长发展期,实现了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的华丽转身,深圳文博会不仅担任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检阅台和风向标,而且正成为助力我国文创产品“走出去”的桥梁和助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

     

        专家指出,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需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规模发展和结构优化并重,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各行业实力和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强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进行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产业提质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严圣禾 李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