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如何走进大众】
每当我想起当年购买磁带和唱片的经历,总会情不自禁地慨叹今昔变化之巨大。那时,站在外文书店或音像店柜台前,“买,还是不买”的哈姆雷特式纠结,是很多像我一样热爱音乐的人无数次遇到的,就像英国作家乔治·吉辛在他的《四季随笔》中所写的:“有很多次,我伫立于书摊前,或书铺窗前,究竟是满足智力上的需求还是满足身体上的需要,内心犯难不止。有时饥肠辘辘,就要吃饭的时刻,我看到一部渴望已久的书而停步伫立,我爱不释手;然而买了它,就意味着要忍饥挨饿。”
那时绝对不可能想象,各大唱片公司的录音和录像能够源源不断地免费听到和看到,而这种难以置信的事实已经成为今日的常态。在铺天盖地的网络音乐来源中,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以其资源的丰富和公益性质卓尔不群。
虽然,包括艺术机构在内的很多机构,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商业化运作必不可少,但商业化运作与公益性的兼顾与平衡,则是显示艺术机构的社会责任、良知与品位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这方面,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做法值得称赞。
首先,与很多剧院或表演艺术中心的网站主要配合宣传自身演出的实用性不同,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有其独立性,它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艺术传播平台,是对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所具有的艺术创作和演出功能的有机拓展。其次,与众多商业性网站急功近利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在那些网站上,听一段音乐或看一段视频之前总要耐心等待几十秒甚至更长的广告,久而久之,这样的商业模式对于传播有着不良影响,而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受众不必忍受广告干扰,远离捆绑小广告这种粗陋方式。新兴媒体和传播模式势必会从传统的音乐载体中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商业价值会极为可观,但以付费收听、收视和下载这样的方式运作,同时具有政府资助下的公益性,是最可贵的。
从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栏目设置,不难看出其内容的涵盖面与吸引力:NCPA音乐厅、排练现场、NCPA纪录、古典音乐赏析、音乐虫聊天室、音乐商店、音乐资讯。与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呼应与结合,理所当然地也是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一项“独家功能”,包括有着可爱栏目名的“音乐虫聊天室”。
记得第一次接到邀请录制“音乐虫聊天室”节目时,我颇不能接受这个栏目名:音乐虫?还聊天?音乐的严肃庄重何在?但当我看到很多知名音乐家加入了“音乐虫”的行列,我也就不再犹豫。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众多“音乐虫”分享音乐体验和知识的最有亲和力的“地盘”之一,包括我参与最多的每月“先听为快”。
(作者:王纪宴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