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6日 星期六

    国家大剧院:

    艺术滴灌 滋润心灵

    作者:牛梦笛 张媛媛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6日 05版)
    北京回民学校“青少年普及音乐会”现场资料照片
    芭蕾舞剧《吉赛尔》资料照片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简爱》剧照资料照片

        【高雅艺术如何走进大众】

     

        “2017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刚刚在上个月拉开帷幕,“五月音乐节”又接踵而至。随着演出剧目的日益火爆,歌剧、音乐会等高雅艺术也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不仅创作出众多艺术精品,而且持续推出“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艺术普及活动,以“滴灌”的方式,让原本在人们心中处于高端地位的“奢侈品”逐渐变得触手可及。

     

    1.让更多观众享受艺术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创作出大量“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共推出了69部自制剧目,其中既包括《长征》《方志敏》《冰山上的来客》等红色经典歌剧,又有经典歌剧剧目《图兰朵》《运河谣》《骆驼祥子》、京剧《赤壁》、话剧《简爱》《王府井》、舞剧《马可·波罗》等享誉国际的优秀作品。它们在传播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受到了观众和市场的欢迎。

     

        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坚持用“大体量、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与优秀民族艺术精品回馈大众。近10年来,共有700多家中外艺术院团、28万余人次的不同国籍或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观众不出国门便可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高雅艺术。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国家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用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低票价策略。早在多年前大剧院开始运营之时,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就表示:“我们算过这样一笔账,1000元的票价卖出400张和400元的票价卖出1000张,票房收入是一样的,但上座率是有区别的,接受艺术熏陶的观众人数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剧院而言,我们选择后者。”此外,大剧院还推出学生票、会员票、“青少年乐迷培养计划”,让更多观众轻松享受艺术熏陶。

     

    2.赴一场与艺术的约会

     

        近10年来,国家大剧院坚持“艺术滴灌”,打造了以“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青少年普及音乐会”“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公共空间演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特色品牌。这些普及活动以基本票价40元、会员价10元或免费的方式普惠大众,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普及和推广活动,提高百姓的艺术修养,普及艺术文化知识,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青少年艺术周”“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也逐渐成为全国广大青少年艺术展示和发展的广阔舞台。

     

        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老师李圆圆是国家大剧院的“铁杆粉丝”,只要周末有时间,她都会组织学生从唐山坐火车来到北京,赶赴这个百里之外的“艺术之约”——周末音乐会。据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部长王大羽介绍:“除了这些跨城市的‘追随者’,周末音乐会还有一大批忠实的‘铁杆粉丝’几乎场场不落,更有乐迷珍藏了数百张的‘周末音乐会’票根与节目单。艺术的力量,让人感叹。”据悉,截至2016年底,“周末音乐会”共演出400余场,累计邀请60余个艺术团体、百余位艺术家,上演2000余部作品,惠及70余万名观众。“经典艺术讲堂”自2007年底举办以来,也为观众们呈现了近3000场高水平的艺术活动,让观众收获一流的艺术学习体验。

     

        著名指挥谭利华携北京交响乐团先后40次登上公益演出的舞台,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的力度和质量,在国内有目共睹,它所彰显的艺术影响力,正给这座城市的文化容颜带来巨大改变”。

     

    3.走出剧院用艺术感化人心

     

        从2009年开始,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邀请国内外顶级演奏家与室内乐演奏组合,在每年五月推出主打室内乐演出的“五月音乐节”,让原本遥远高端的室内乐逐渐成为贴近观众生活的音乐大餐,更令诸多观众获得了与期待已久的名团名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五月音乐节、舞蹈节、歌剧电影展、“百场公益演出”等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足迹遍布学校、社区、医院、教堂、博物馆、图书馆、地铁站、商业中心,最远到达了距市中心近150公里的远郊区县。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们,走出剧院,只为将古典音乐和高雅艺术带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那些没有机会走入剧院的人们同样能够感受到艺术的气息与魅力。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艺术滋养,国家大剧院还在全市建立了上百所歌剧兴趣培养学校,承办了北京校尉胡同小学和北京自忠小学两所音乐附小,通过为学生们设计“歌、乐、舞、剧、戏”等多种艺术门类课程,组织艺术观摩、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艺术的鲜活魅力。

     

        国家大剧院的“滴灌工程”没有局限在剧院之内,不论是把观众“请进来”,还是主动“走出去”,不论是针对青少年,还是普通大众,国家大剧院始终用实际行动打破围墙,润物无声地培育着这座城市的整体艺术生态,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4.全媒体传播让高雅艺术无处不在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国家大剧院而言,拓展艺术普及方式、丰富文化服务功能的创新变革,早已悄然掀起:新媒体环境下的线上普及推广,成功打造了24小时不落幕的“网上大剧院”。

     

        2011年,“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正式上线,次年,推出了“大剧院·古典”移动客户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渠道,为公众提供非海量、精品化的高雅艺术在线服务。2014年,古典音乐频道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携手北京公共交通系统推出了“乐行北京”项目,在10条地铁线160个车站每天播放古典音乐作品。“这不仅提升了北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音乐的魅力。”钢琴家郎朗称赞道。

     

        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主任马荣国介绍:“2015年11月,国家大剧院成立唱片公司。2016年10月,唱片公司自主品牌NCPA CLASSICS(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亮相公众视野。今年4月,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阿依达》《参孙与达利亚》亮相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6月,国家大剧院还将再次举办国际歌剧电影展。”

     

        这些新颖大胆的探索与开拓,给百姓们的艺术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变化。“艺术改变生活”是国家大剧院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现代城市保持活力、人们精神生活日益多彩的有力彰显。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10年来,国家大剧院贴近人民、深入生活,通过坚持与创新,真正做到了让艺术反哺大众、让艺术温润心灵。

     

        (作者:牛梦笛 张媛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