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3日 星期三

    苏区干部好作风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作者:万振凡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3日 11版)
    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兴国干部。资料图片
    为全力支援反“围剿”战争,1934年3月,《红色中华》报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资料图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很清楚地认识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至关重要,党离不开群众,正像鱼儿离不开水,稍微有点偏差,就可能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毛泽东向全党全军提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只有把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动员起来,我们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他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和群众在一起,要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关心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帮助群众解决小到柴米油盐的一切问题。为此,他强调“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把党群关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高度。在毛泽东等同志的教育和引导下,苏区干部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形成了受到苏区群众高度赞扬的好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苏区群众唱出的这首热情的山歌,是对这种优良作风的生动概括。正是靠着它,苏区成功地构建了血肉般的党群关系,党和红军得到了人民群众极大的支持,根据地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具体来说,苏区干部好作风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苏区干部好作风最突出的表现。当年毛泽东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苏区干部在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面,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们走遍各家各户,贫苦农民哪家缺盐缺米,哪家劳动力困难,甚至哪家妇女要生小孩,需要红糖新衣,他们心中都有数,都一定会挤出时间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当时农民群众最大的愿望是分得一份土地,党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在战争的环境下,苏区群众生活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提高。群众十分感激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在当时就曾指出:党和红军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苏区党和政府规定苏维埃的工作必须“群众化、实际化”,并严格要求各级干部执行。苏维埃基层乡村政权实行的是“常委会制度”和“值日代表制度”,乡苏维埃政府5名常委每天除1人值班外,都下乡督察工作,了解情况。村“值日代表”直接从群众中选举产生,每天都和群众一起生产劳动。乡、村干部都不拿薪,不脱产,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紧密联系。苏区干部还长期坚持“干部参加劳动制度”,大量的、经常性的劳动使苏区干部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毛泽东、朱德等也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采纳群众的意见,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正因为如此,苏区的党和政府才能作出一系列受到群众欢迎并能顺利贯彻执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决策。

     

        艰苦奋斗,同群众同甘共苦。苏区干部们,在一无工资、二无补助的艰苦条件下,自带干粮,脚穿草鞋,为群众不辞劳苦地工作。从毛泽东、朱德到一般党员干部都和群众一样,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苏区的基层干部更是艰苦卓绝,长冈乡新溪村村代表彭国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931年粮食紧张时,他把家里仅有的一担谷子捐给了红军,自己全家吃青菜米糊度日,仍日夜为革命为群众操劳。

     

        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苏区干部们掌握着各方面的权力,但他们从不以权谋私,而是公而忘私,积极倡导廉洁奉公。毛泽东等中央苏区领导人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艰苦奋斗。毛泽东非常节俭,总是穿着一身补丁打补丁的衣服,在饮食上也与干部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在夜晚工作时按规定可点三根灯芯,但他却只留一根,经常在微弱的光亮中伏案工作至深夜。中央苏区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几年中为苏维埃筹集了大量的款项,自己则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不喝酒,不抽烟,一床旧被子,一顶旧皮帽,从上海用到苏区,用到新疆,直到就义。石经乡乡干部许承栋,为了解决群众吃盐的困难,主动带领自己的两个兄弟和3个乡亲去白区弄盐。在回家的路上被敌人发觉,紧急关头许承栋吩咐乡亲迅速把盐带走,自己和两个兄弟留下阻击敌人,经过激战,200多斤盐送到了群众手里,但许承栋的两个亲兄弟却牺牲了,他自己也负了重伤。在苏区像许承栋这样无私奉献的干部不可胜数。

     

        率先示范,做群众的榜样。苏区干部处处表现出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维埃政府规定干部要做到“十带头”(带头学习政治军事,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带头节约粮食、支援红军,带头优待红军家属,带头慰劳捐献,带头参军参战,带头生产,带头执行勤务,带头购买公债,带头集股办合作社),要成为四个模范(扩红的模范、干部作风的模范、土地革命的模范、经济文化建设的模范)。在实际行动中,苏区干部们确确实实是这样做了。譬如1934年3月,《红色中华》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陈云、邓颖超等23名干部率先致信《红色中华》表示:“一、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战士吃饱打仗,二、今年公家不要发给我们热天的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在扩红运动中,有的整个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全部报名,在长冈乡购买公债最多的也是党员干部。

     

        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苏区干部善于通过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以完成党提出的任务。长冈乡扩红和推销公债就是两个典型例子。乡苏维埃主席接受扩红任务后,连夜召开全乡党团员和活动积极分子大会,反复宣传“扩红”的意义。会后乡干部、妇女宣传队、红军家属一齐出动,思想政治工作由村做到户,由户做到人,结果不到两天就有50人报名参军,打响了头一炮。在推销公债的过程中,长冈乡的干部采取大会动员和个别宣传相结合的办法,耐心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结果群众热情倍增,没有任何一点强迫摊派,5000余元公债15天就推销完毕。正是由于苏区干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苏区群众心里都感到当红军、干革命的光荣,积极性很高。

     

        苏区干部这些好作风,使党在苏区群众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提高了党的威望和号召力。党员和干部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一意为人民为革命,这使苏区群众感觉到共产党的干部是最公正、廉洁、可信、可亲的人。因此人民群众信赖党拥护党、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在苏区到处可见军爱民、民拥军、党群关系鱼水情的动人场面。正是有了群众的支持,苏区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粉碎了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壮大了红军,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历史证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历史留给我们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进一步赢得群众支持,坚定群众对党的信心,就必须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其一要树立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衡量党员、干部是有标准的,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这是党性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其二要树立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它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冷暖,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主动放下架子,融入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其三要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生活作风。弘扬苏区干部的精神和作风,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像苏区干部那样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就能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最终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其四要树立率先示范,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作风。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继承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狠抓落实,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党的路线、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早日实现。

     

        (作者:万振凡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