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图释像】
花鸟,早在原始时期的岩画、彩陶上就有所表现。但当绘画成为独立艺术后,花鸟在绘画中多被用以点缀画面、陪衬主题。至唐代,因薛稷、李逖、边鸾等画家擅画花鸟,可“穷弱毛之变态”达“翠彩生动”,促成花鸟画独立成科。五代,文化中心转移到江浙、四川,两地相对富庶且气候适宜花木生长,寄生草木的禽类繁多,移步即景。文化细腻、富有生活气息,花鸟画自然得以滋养。花鸟画沿传至宋,以其安闲、精致、写实兼具装饰的特性贴合宋朝清雅的文化风尚,因而备受青睐得以进一步发展。
《枇杷山鸟图》是宋代花鸟画的经典代表,传世有绢本圆形纨扇页版、绢本方形册页版两幅,现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绢本圆形纨扇页《枇杷山鸟图》传为宋徽宗赵佶手笔。构图左下至右上、左上至右下两线交叉于中心偏左位置。主要物体都安排在左下至右上对角线以左,相对满密,右边小簇果实及叶片使整体画面平衡、疏密有致。左边山鸟的回眸姿态不仅与右上蝴蝶呼应聚拢观者视线,也与蝶的飞行动向在扇的上缘划出无形的弧线,为画面增添韵律感。
此图的枇杷枝干、叶片非常写实。真实的枇杷树枝干比较直硬,向上生长。枇杷果实或簇立在枝端,或因重力仅果柄随着果实向下生长,枝杈不弯。画中的枇杷果实和叶子,形象及生长态势都与现实相符,基本达到了现代相机还原现实图景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精准观察力和扎实的写实功底。
此图的精妙在于与载体的配合。因绘于扇面,当摇动扇子时画中的蝶仿若真的翩翩起舞一般。
(作者:吴菁,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