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千年瓷都披新绿

    ——福建德化县以林权改革盘活县域林业资源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5日 05版)

        一大早,福建德化县蕉溪村村民郑效庭就来到镇上一家瓷厂上班。老郑告诉记者,他们家的几十亩林地,和村里其他农户的一起流转租赁给了一家林业公司,租期38年。

     

        在德化,像郑效庭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近年来,他们不再局限于在田间林地劳作,而是“洗脚进城”,走进工厂,打工就业,老家的林地流转给公司经营。

     

    “鱼和熊掌”要兼得

     

        德化是福建重要林区。十多年前,当地的大部分森林实行村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普遍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的问题。2003年开始,德化进行了首轮林改,依据“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原则,将林权均权到户,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矛盾又开始凸现:作为千年古瓷都,德化生产的白瓷享誉海内外;作为重要林区,德化又是晋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瓷和林,犹如鱼和熊掌:农民留在山村管林护林,城里瓷厂就缺工;农民大量进城到瓷厂上班,乡村山林就容易失管。

     

        为解决这个矛盾,德化推进森林资源流转,让林地使用权向龙头企业、大户相对集中。此举既盘活了农村森林资源,同时又解放了单家独户小规模经营的林农,使他们脱身出来,没有后顾之忧地进入第二产业。

     

        2014年,福建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德化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始运营,整合了农业、林业、水利、国土、住建、公证、金融等7个部门和4家中介机构进驻,全方位提供信息咨询、评估代办、流转交易等“一站式”服务。2016年以来,该中心共完成森林资源流转面积3万多亩。

     

    “两换”改革促双赢

     

        “通过林地流转,我们建立了1万多亩原料林基地,成为德化首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三班镇祥盛公司总经理颜正聪说。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向林业。“林业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打破了由国有、集体林业垄断的局面,突破了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瓶颈,促进了林业发展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通过流转,发展了林、果、竹、茶和林下种养等产业,带动林业产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并进的方向发展。”德化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全县林业年均吸纳社会投资8000万元以上,培育林下金线莲、铁皮石斛、黄花远志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红豆杉、香樟等珍贵树种基地和桂花、茶花等种苗花卉基地,培育出一批林业新兴企业,全县经营规模1000亩以上的股份林场、个私林场、专业合作社达200多家。

     

        2014年3月,南埕镇连山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森林流转实施方案,成为德化县首个村级林权“以林权换收益、以收益换保障”改革的实例。根据这一政策,进城农民每流转120亩林地到县办公司(林场),可获得1套成本价购买保障房的指标。依托“两换”改革等政策,近年来,德化逾10万名林农进城进厂,成为产业发展新的生力军。

     

        依靠林改这把金钥匙,如今,德化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7.1%,绿化程度达93.4%,千年瓷都披上了新绿。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