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6日 星期日

    做研究要甘于寂寞

    作者:王丹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6日 02版)

        【光明论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重要论述】

     

        一本《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书中的599个人物,他对应做了599张小卡片,将每个人的姓名、身份、性格特点写在上面,直到真正进入小说里的世界,才开始动笔。从研读原著到打磨译稿以求神韵,翻译六道工序,他始终遵循。一辈子,他静心只做翻译这一件事。

     

        一部《中国植物志》,四代科学家接力耕耘了80年。3万多种植物、9000多幅图版,背后是300多位科学家跨越半个多世纪以草木为伴的艰辛探索。这部获得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旷世巨著,耗尽的是不少人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缺乏“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多半也成就不了什么学问。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道,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做学问,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获取真知无异于大浪淘沙,坐“冷板凳”,就意味着长久的坚持和超强的付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总结过,如果每一个人能把“一”(专一)、“集”(搜集)、“钻”(钻进去)、“剖”(解剖)、“韧”(坚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

     

        相比昔日学人的沉静好学和严谨笃实,我们当为如今弥漫着的浮躁学风感到汗颜。剪刀一剪、糨糊一粘、大名一签、长长一篇,不少论文就这样被粗糙炮制而出。急于评职称,急于拿课题,急于攒名气,不少学者狂奔在功名利禄的路途中。有的人在立项资助的诱惑下,频繁更换科研“频道”;有的人则为了给“学术GDP”刷分,甘愿搁浅在可以马上看到“效益”的研究“浅水区”,甚至铤而走险不惜押上自己的学术信誉剽窃抄袭。在急功近利之风的裹挟之下,愿意安于“深水区”潜心研究的学者少了。

     

        “学者当务实,一有近名之心,则大本已失,尚何所学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知识分子,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有多高,唯有秉持求真务实精神,才能探究更多未知,才能获得更多真理,也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诚然,“板凳要坐十年冷”,但会不会过上两年,愿意坐冷板凳的人连板凳也没得坐了?长期以来,学术评价导向的“跑焦”,让不少学者都心生类似的隐忧。摒弃浮躁学风,让老实研究、扎实做事的人不吃亏,就需要一个更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导向和更公正宽容的学术环境。没有了后顾之忧,知识分子才能静下心,沉下去,甘心埋头治学问道,从而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经有不少人对杨绛先生发问,是什么使她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不断克服人生路上的艰辛苦难,做到矢志不渝。她的回答是:“信仰,是老百姓所说的‘念想’。”做学问,也应该心里有点“念想”。这念想,可以是自由徜徉于知识海洋的满足与乐趣,可以是“文以载道”“士以弘道”的价值信念,抑或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与情怀。“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不忘初心,坚守信仰,潜心治学,方能作出大文章,也方能不负时代、不愧使命。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