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

    沙尘暴“遗忘”了宁夏

    作者: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8日 09版)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图为工人们正在进行防风固沙的工程。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自然笔记】  

     

        以往春季,沙尘暴都会成为宁夏的“不速之客”,频频光顾西部这块历尽沧桑的大地。这也难怪,因为宁夏三面环沙、降雨偏少、植被稀疏。但是,近年来人们却意外发现:不但沙尘暴很少光顾宁夏,就连扬沙、浮尘天气也不多了。

     

        最近,笔者专门到宁夏气象局了解情况。据气象专业人士透露:去冬今春以来,只在1月25日观测到一次扬尘天气,而且只是在位于风口的中卫市沙坡头区和中宁县出现了短时、轻微的沙尘暴。

     

        宁夏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素艳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在宁夏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宁夏的沙尘天气每年平均达到60天,70年代甚至达到79.2天;而近几年扬沙、浮尘天气一般减少到只有几天。至于沙尘暴,就更是“稀罕物”了——2015年在宁夏一次都没有出现过,2016年也只在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市局部地区出现过一次。

     

        因为沙尘暴很久没有“驾临”,许多宁夏人居然忘了沙尘暴降临时的恐怖场面。在银川问一问七八岁的小学生,许多人竟不知道沙尘暴为何物,因为他们几乎都没见过沙尘暴。

     

        莫非是沙尘暴把宁夏“遗忘”了?

     

        二三十年前,沙尘暴还是宁夏的“常客”啊!那时,沙尘暴一来就遮天蔽日、摧枯拉朽、封堵道路、吞没农田,甚至吹折电杆、掀翻屋顶、刮散羊群、夺人性命,导致航班延误,造成经济损失,让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仿佛是在转眼之间,宁夏的生态环境就变了,沙尘暴来袭的次数越来越少,危害也越来越小。

     

        是什么让沙尘暴“遗忘”了宁夏?显然,这既不是大自然对宁夏的恩赐,也不是狰狞的沙尘暴突发了“善心”。

     

        我们可以从以下变化中找到端倪:以往,脆弱的草场上随处可见苦苦觅食却仍然饥肠辘辘的羔羊;现在,所有的羊只都被圈进羊圈,舍饲养殖取代了野外放牧;以往,挖甘草、抓发菜、铲草皮的大军比肩接踵,使得本就缺乏绿意的草场经过一次次“浩劫”后变成死气沉沉的焦土;现在,几乎所有草场都恢复了最初的宁静,人为的破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轻。以往,各类施工工地毫无遮拦,运输车辆尘土飞扬;现在,采取的遮盖表土、洒水降尘、封闭运输等防尘措施,从源头上控制住起沙扬尘。当然,强对流天气减少、强冷空气南下次数减少,也是宁夏沙尘暴减少的重要因素。

     

        专家到大西北考察风沙源时作出了科学判定:现在的宁夏,只是沙尘暴的通道,不是沙尘暴的源头——而且,这个通道如今也不那么畅通,农田防护林及其他日益繁茂的植被对起源于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沙尘暴构成了不小阻力,让“沙魔”很难为所欲为。

     

        可见,生态环境好了,沙尘暴没有容身之地,自然也就抖不起威风,只好“躲开”宁夏。

     

        最近,自治区政府又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守土地、资源、环境的底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进而把宁夏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真心希望沙尘暴永远地“遗忘”掉宁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