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9日 星期四

    牛伙计

    作者:张凤坡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9日 15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动物故事】

     

        上午,我正要出门,就听到门外传来声若洪钟的召唤:“小坡,出来陪六爷赶庙会!”

     

        六爷穿一身黑色棉衣,头上系着一条白毛巾,嘴里叼着一根长长的旱烟袋。身后跟着的,依然是他的伙计——那只老态龙钟名叫大黄的老牛。我说,赶庙会咋还带牛?“咋了,大黄就不能赶庙会?”六爷反问道。

     

        大黄身上的毛光滑整洁,想必是六爷捯饬了一番。大黄服服帖帖地跟在六爷身后,除了鼻孔时不时哧地冒出两股热气,走路非常轻稳,没有招人厌的地方。

     

        现在全村只有六爷一人养牛。大黄走在赶庙会的人群里,招来一片侧目,小孩一边追一边拿着小木棍戳着大黄。大黄痒了就甩甩尾巴,也不恼怒。六爷很享受这种被人羡慕的感觉,围着庙堂足足转了三圈才离开。

     

        下午,六爷要去耕地,我也坐上牛车跟着去了地里。

     

        六爷大概有五亩地,周围村民早就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可六爷这朵“奇葩”还在用最传统的老牛耕地。此时,六爷家的地有四亩已经种了冬小麦,只有一亩地需要耕犁,以备开春种菜。

     

        六爷从牛车上把耕地的用具取下来,整理好套在大黄的脖子上,连上犁把,鞭子在空中打了一个响,大黄的脖子向前一伸,迈起稳健的步伐开始劳作了。

     

        犁地到底是费劲,大黄每迈一步,都要伸一下脖子,吐一口粗气。六爷在后边扶着犁把,虽然手里扬着鞭子,但一直不肯落下,满眼的怜悯。犁了二分地,六爷停了下来,赶紧让我从牛车上拿下一个粮食袋,从里面掏出一把玉米粒喂给大黄。

     

        我说,现在别人都用机械耕种了,咱咋还用牛啊?六爷说,咱养牛有牛粪,用牛耕地不污染环境,种出的粮食好吃;他们用机器耕,又上化肥又洒药,不仅污染空气,还破坏土地营养,粮食产量上去了,口感却下来了。

     

        六爷说,咱家的粮食收得不多,但颗颗环保,粒粒健康,绝对是绿色食品。真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六爷居然还是一位保护环境的热心人。

     

        六爷七十多岁,从来没生过一次病,想必就是得益于食用自己用牛耕种产出的绿色食品吧。六爷指着大黄说,现在我的老伙计也注意养生了,别人家地边上的草一口也不动,只吃咱自家地里没打过药的草。所以啊,咱家地里的杂草、秸秆一棵也舍不得扔,全得给老伙计备着。

     

        看得出来,大黄早已成了六爷的家人。一亩地,六爷让大黄歇了五次,喂了五次,饮了三次水。大黄也很感谢六爷的呵护,干活的时候步伐稳健,用力均匀;休息的时候则用鼻子蹭蹭六爷,讨讨好,撒撒娇。六爷也时不时地顺顺大黄的颈毛,与老伙计进行着无声的心灵交流。

     

        六爷地里用的是有机肥,长了杂草就用手一棵棵拔掉。六爷地里的庄稼虽然没有周围的庄稼长得高、结得多,但棵棵健壮,精神抖擞地傲立在天地之间。

     

        耕完地,套上牛车,我在回家的路上思索着:六爷对环境的坚守,保住了村里最后一块原始绿田。在收获的季节,六爷收获的不仅仅是绿色的粮食,更是土地对坚守者的健康馈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