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6日 星期日

    三街古镇的传承与守望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6日 10版)
    峡背古村
    小镇古民居
    耍龙入户
    老有所乐
    漓江上游的渔民
    “老三街”庾亚洲的退休生活。照片均选自光明图片 摄影:阳宁红 蒋新军 唐 艳

        【古乡风韵】

     

        “百丈山头雨乍晴,灵川江上水初生。熏风隔岁如相约,两度吹船上玉京。”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走进桂林市灵川县三街镇。久经风霜的青石板路、木吊脚楼和马头墙,已经在风尘里默然守望了千百年;穿城而过的湘桂古驿道上,马帮的铃声依稀回荡耳畔。

     

        作为桂北十大古镇之一,三街镇自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灵川建县开始至1964年,一直为灵川县政府所在地。建城因设有东街、南街、北街三条主大街而得名“三街”。

     

        春节期间,退休教师庾亚洲每天行走在大街小巷,年近古稀的他现学摄影绘画和电脑知识,边走边拍,边记边画,为创作专著《湘桂古驿道上的三街》搜集素材。说起工作生活几十年的家乡,庾亚洲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溢于言表:“要让年轻一代认识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三街镇自古为“楚越往来之要冲”,驿道通南北,水路连楚越,旧时上可通兴安,下可直航桂林,是中原经湘桂走廊南下的必经之路,是桂北曾经的经济和军事重镇,被称为“桂林首邑”。

     

        古镇人文景观丰富多彩、风韵犹存。一条始建于秦代,由石板和鹅卵石镶砌而成的古驿道呈南北走向穿过三街,古镇和驿道两旁保存有明清时修建的古城门、古商铺、古民居、古石板街道、古祠庙、古道观、古井、古磨、古碑文等40余处文物古迹。

     

        千百年来,三街古镇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尤以“三街六巷九井”为代表的古韵屐痕,令人流连忘返。

     

        “三街”,即东街、南街、北街三条主街道及镇南门、东胜门、拱北门等三座明代古城门;“六巷”,即全家巷、黄家巷、寺巷、张家巷、廻龙巷、东巷等用青石板铺就呈放射状分布的六条古巷;“九井”,即苑家井、义井、张家井、南四井、宅里井、兴隆井、郭家井、姚家井、陆家井等九口古井。

     

        三街镇是漓江上游的第一座建制镇,整个古镇古色古香,有着优雅厚重的历史感,民居建筑处处体现着人民的智慧。至今遗存完好的德隆栈古商铺、陈家大院、全家大院、文庙、天后庙等古建筑,无不再现了古镇昔日的热闹与繁华。

     

        百里漓江孕育了一代代三街人。夕阳下,三街镇龙坪村委王家村渔民王新华撒开渔网,也撒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追求。

     

        穿行三街镇,随处可见山清水秀,粼波叠翠。优美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三街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北障霁雪、文笔千秋、银江晚渡、西峰夕照等“古灵邑八大景”有六景在三街,境内有百里漓江第一峡——千秋峡,以及神岭瀑布、百竹园、百丈山等,不失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在灵川,有“吃在三街”的说法。这里的清水鸡、清水鱼和三街猪脚远近闻名,近些年外出闯荡的三街人也多在餐饮业。三街美食受欢迎,是因为口味大众化,适应了南来北往人们的需要。三街通,通南北,这种便利性也给物流业带来了机会。

     

        不过,对于意图发展文化旅游的三街镇来说,反而面临着“留不住”和“出不去”的尴尬。

     

        留不住的是古物和古民俗。在整个桂林,诞生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古街为数不少,但都因各种原因无法逐一保护,得到重点保护的如大圩古镇自然属于幸运儿,不在核心旅游范围内的三街镇只能靠不断地努力来推动深入的保护工作。而民俗技艺的传承则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我们在探访中发现,目前三街镇真正留下的古民俗,已经不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街镇难以从桂林的全域旅游格局中脱颖而出。也因此,庾亚洲这样的“老三街”显得尤其宝贵。

     

        但是不能忘了,这里始终是漓江的源头。一江碧水享誉世界,有三街人的坚守和功劳。三街镇普贤村委老营村,全村50户220余人,村后有一口泉眼,山泉水从山岩上流下,村民自发把它围堰起来作为村里的取水井。在水源区范围内,村民一直默契达成共识,确保水源清净安全。

     

        这是灵川县自觉保护水源的一个缩影。毗邻桂林市区、坐拥漓江上风上水“黄金岸线”的灵川,近年来严厉打击在漓江灵川段、甘棠江及其沿岸非法采砂石、取土等严重破坏河势稳定、破坏农田耕地的违法行为,将一泓清泉汇入漓江、送到桂林。

     

        在龙坪村,“最后一位摆渡人”秦细东正为保护美丽漓江站好“最后一班岗”。

     

        龙坪村一直没有桥,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只能依靠船只渡江过河,既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又惊扰了漓江的宁静。经过全村人24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夏,村史上第一座桥梁竣工了。如今,秦细东掐着手数日子,待沿江路面硬化完毕后,就可以光荣“下岗”了。

     

        身处上游,力争“上游”的三街,又将开启新的旅程。

     

        (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