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片】
软糯香甜,色泽金黄,三街镇的红薯干,从颜色到口感都让人印象深刻。
红薯本是最寻常的吃食,听说今年的三街镇红薯干能卖到30元一斤,堪比肉价,我还是有点惊讶。这几年,小小的红薯干成了三街镇的明星产品。在前不久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龙坪村委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黄金红薯干”大受欢迎,客户一下就签了数吨订单。
从码头坐船,两分钟就过了漓江,来到龙坪村委倒风潭村。小村守着清清的江水,江水冲积出河沙泥田,村后就是绵延近百里的山脉,山中泉水在村里流淌,既是当地村民的生活用水,也用以浇灌村边的田地。依靠这样的土质和水源,村民种出来的黄心红薯皮薄肉脆,含糖量高。
做红薯干是这一带农村的传统,每年收割完早稻,村民就会在地里种上红薯。待收获后,制成畅销的红薯干,通常还没出炉就提前被订购一空。倒风潭村和周边几个村几乎家家都做红薯干,家家都建有烤房,利用农闲时节,实现了家庭增收。
红薯干的制作流程一般是削皮后蒸熟,再晾晒烘烤,红薯不切片,一整个儿红薯制作成一块。三街镇红薯干的制作工艺,有因地制宜的经验和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回糖和回色步骤上。
在蒸红薯的过程中,红薯的糖分会进入到锅内的水中,将水回淋到蒸熟的红薯上,紧接着晾晒,以晒至油性泌出且表面形成亮泽分明的糖霜为宜,再经过烘焙,就犹如瓷器入窑后形成的釉光。最后再压制成型包装保存即可。
保存的方法,群众也是有一套的,在以前没有冰箱时,用双层水箱保温。现在用冰箱保存起来就更方便了。
现在三街镇通过电商销售模式,利用合作社带领村民搭上致富快车,也带动了贫困户和一些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情。
(本报记者 蒋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