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
李伯谦,1937年生,河南郑州人,考古学家。1956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考古系副主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李伯谦就投身于中国青铜时代考古。他参与编写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商周考古》,并先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和安阳殷墟、北京昌平雪山和房山琉璃河、江西清江吴城、湖北黄陂盘龙城、山西曲沃曲村等夏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李伯谦所著《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青铜文化的谱系和特征,它标志着中国青铜时代考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伯谦长期担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科负责人,为中国考古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文物考古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6年,李伯谦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是该工程考古领域的总负责人。2000年,他主持起草了《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几点设想》,并且出任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为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李伯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一书中。
从事考古工作50多年来,李伯谦在田野考古发掘、教学工作的同时,潜心于考古学理论研究,他强调,考古学研究方法要不断创新。他提出的“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文明形成的“十项判断标准”、文明进程的“三个阶段”等学术观点,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