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一门充盈民俗气韵的古老技艺。鲁迅先生曾有言:“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在众多的版画门类中,江苏的水印版画独具一格。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素有“别开生面,独步艺坛”的美誉。
2016年12月,江苏省美术馆的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实验室成为全国唯一从事版画研究的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水印版画技术打下坚实基础。记者日前走进江苏省美术馆,循着这项古老技艺的足迹,探寻其文化之美。
源远流长的版画艺术
起稿、刻制、上色、印刷……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代成通九年(公元868年)的《说法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幅版画。秉承版画精髓的水印套色版画现于明末,十竹斋创始人胡正言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采用“饾版”和“拱花”技艺,使水印版画艺术达到了精工巧丽、臻善至美的境界。
传统版画主要以复制为目的,由绘、刻、印三者分工完成,画家创作的激情常常难以表达。1931年,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开启了我国版画创作的新纪元。二十世纪上半叶,由于战时宣传所需,版画得到极大推广和发展。到了50年代末,江苏版画界的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版画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他们把新兴版画的创造性与古代版画的水印技巧相结合,吸取中国画水墨晕染的方法,逐步形成了江苏水印版画的雏形。
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江苏水印木刻的代表人物吴俊发、黄丕谟、张新予等人在十竹斋的饾版套印法基础上,借鉴中国画的没骨及勾勒技法和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法,并从徐州汉画像石中汲取营养,丰富了水印木刻的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形成了江苏水印版画“清秀典雅”的独特风格。
木与刀中的湖光山色
“幅幅烟云满纸,水墨丹青染遍江南。”这是对江苏水印版画恰如其分的评价。1960年江苏第一个版画专业创作机构在江苏省美术馆成立,数十位艺术家聚集于此,把富有田园诗境的江南水乡、秀丽明净的湖山、古雅幽逸的园林,描绘得淋漓尽致。
水面上的小船摇摇曳曳,水下倒影交相辉映。远处的水乡若隐若现,穿过拱桥,仿佛可以走向水墨深处……走进江苏省美术馆二楼展厅,张树云的水印版画《水乡》一下就吸引了记者。“江苏水印版画继承古代水印木刻的传统,却不为其所束缚。”据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春华介绍,江苏水印版画在艺术和技术上开拓刀与笔的结合、线与染的渗透,萌发画、印、水的转化,孕育出江南情意浓郁的版画作品。
对于江苏水印版画,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李桦曾如此盛赞:“江苏风光被誉为江南烟景,美甲天下,江苏水印木刻是独具这种地方特色、富有诗意的版画。我们特别喜爱这些版画,是因为它们恰当地表现了江南景物的那种苍劲淋漓、水色交融所形成的诗情画意。”
在传承中延续文脉
江苏省美术馆在推动版画创作与研究上,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1963年7月,“江苏水印木刻展览”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巨大成功。此后,江苏水印版画不断向前发展。
“水印版画制作原理不难,但要做好做精,并非一件易事。一刀刀刻,一点点印,一幅作品背后往往是几个月的付出。”实验室副主任刘彤彬告诉记者,江苏水印版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扩展创作题材范围和新的水印语言表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仅限于山水风景。不少版画家在水印技法和用材方面也做了许多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将福建民间的粉印,结合到水印木刻中,强化艺术表现的体量感,扩展水印木刻的表现领域。
该实验室的团队成员主要就水印版画纸墨颜料取样与改良、制版拓印技术、技术材质在创作中的应用以及作品的装裱展示保存方法这四个方向进行研究。“要创作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艺术作品,更要在技术材料和技法语言上达到高标准。我们实验室将继续水印版画的实验创新,让江苏水印版画技艺焕发勃勃生机。”刘彤彬说。
■记者短评
取其精而致其远
水印木刻,是中国传统版画的重要门类。泽养于新金陵画派的江苏水印版画,将民族特色、地缘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堪称中国现代版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笔一画、一刀一木,独具匠心的江苏水印版画家,融水墨与金石为一体,熔国画写意与版画刀笔为一炉,充分发挥了色、墨、水、印四者之间的丰富变化,取得了中国画笔墨无法代替的木味、刀味、水味的独特韵味。江苏省美术馆作为江苏水印版画的重要起源地,会聚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富有开拓精神的版画家,他们在版画的时代性与地方性的结合上,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实现了版画艺术的新突破。
如今,江苏省美术馆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成立,新一代的艺术家将继续深入挖掘水印版画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一古老的技艺,也必将呈现出一派新人新象。(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