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
“过年不仅要准备鸡鱼肉蛋,还要备好移风易俗、文明向善的精神‘年货’!”春节前夕,安徽宿松县洲头乡泗洲村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大礼堂里,正在举行“乡贤”胡朝阳的专场报告会——从中学教导主任岗位退休后的十几年里,胡朝阳担任乡图书馆管理员,主编出版了《宿松县洲头乡志》,编辑期刊《泾江风韵》,义务进行文明宣传,为乡村的文化事业奋斗不止。
“植根乡土的‘乡贤文化’,已经成为引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巨大力量。”县委书记王华介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宿松县结合实际,通过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文明新风。
进祠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的“四进”,是宿松县尊崇乡贤、引领乡风的重要载体。让乡贤文化走进祠堂,就是把乡贤文化和宗族文化有机结合,乡贤精神和家风家训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修身持家之本。县里为古今100多名乡贤编史立传,挖掘历史人物齐家治国的故事广泛进行宣传,组织新乡贤走进全县100多个宗祠,开展“晒文明、赛家风、晒家训”活动,由乡贤领衔在新修族谱中开辟了孝心榜、爱心榜,把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等优秀人文精神植入到家规族训之中。
在学校开展“学乡贤”活动,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励志成才,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县文史专家研究发掘、整理乡贤文化资料,编印“宿松印记”“松兹风韵”等系列历史文化丛书,编写乡贤文化校本教材,开展以乡贤为原型的校园文艺创作活动,通过报告会、讲故事、专题讲座、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让乡贤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学校不仅倡导学生学习乡贤精神,还组织学生推选“校内的学贤”,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努力成才、报效家乡。
利用道德讲堂平台,抓住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倡导党员干部学乡贤、讲乡贤、做乡贤,最大限度地释放乡贤文化的效应。开展“寻找最美宿松人”系列活动,把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现代“新乡贤”请上讲堂,让县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在互动参与中感悟、认知、接受,从而自觉提升道德素养。县委邀请宿松籍全国劳模、最美环卫工陈腊英等走进讲堂作报告,使全体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
把农民文化乐园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作为宣讲乡贤文化的主阵地,把乡贤文化和乡贤精神转化为口耳相传的话语引导。成立“乡贤宣讲团”,进行事迹宣讲,把乡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用黄梅戏和文南词等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吸引了四乡八里的群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入耳入心入脑。在农民文化乐园和村综合文化室,组织设计文化墙,建立“乡贤功德榜”,营造浓厚的崇德尚贤氛围。同时,在县级媒体开辟《新乡贤、新风尚》专题专栏,大力开展乡贤文化宣传,讲有温度的故事,持之以恒地加强正面舆论引导,让尊崇乡贤精神蔚然成风。(本报记者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