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郭宝不太擅长客套话,工作室在他家阁楼。画案挨着楼梯,里间半边墙的书架上装着东西南北的戏曲、美术、皮影书籍和资料。另半边墙上挂灯,铺画纸。画作有钟馗、禄星、百子图。
拿出皮影作品讲解,郭宝的话多了起来:“皮影戏的角色分生、髯、小、大、丑,和戏曲类似。这是《白蛇传》的游湖,这是《五锋会》,能唱3个月。”
唐山皮影,又名冀东皮影,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郭宝是河北省迁安市赵店子镇马古寺村人,今年37岁,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雕刻传承人,从小爱好绘画。
在陶瓷绘画工作中接触到皮影,郭宝辞掉工作,和妻子回家办起了皮影手工作坊。让郭宝没想到的是,他做的皮影居然被好奇而来的乡邻们笑话“不像样”。
2001年,经过再三请求,歇刀多年,被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誉为“一代宗师”的80岁老皮影制作艺人——王珍终于被真诚打动,决定收他为徒,并口传绝技。老人把一生所学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悉心传授。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好的老师,如今郭宝的皮影早已蜚声海内外。
去年郭宝把自己开设的“郭宝皮影传承馆”搬到了迁安市的繁华地段。“有活动的时候,孩子多,表演的音乐一响,孩子们都安静坐下来。”郭宝一边展示表演技法一边说。让孩子学习亲手制作皮影人物是这间传承馆的特色。玩惯了电子游戏的孩子们在这里制作起皮影来,竟能安安静静,完成的作品也有模有样。
郭宝从盒子里拿出藏品,有师傅王珍老人亲手制作的人物,古今中外记载皮影戏的手抄本,当年和师傅的合影等等。据师傅说,他的师傅人称“背先生”,是残疾人,当年由他养老送终,师徒恩情一辈子。
说到传承,郭宝也有自己的想法,天赋和态度都不能缺:“如果哪个孩子三年能坚持来我这里,说明他真喜欢皮影,我肯定倾囊传授。”
说到去年最大的收获,郭宝的回答有点让人感到意外:“我给赵店子小学的孩子免费上了一个整学期的皮影课。开始打算招20个人,结果来上课的孩子越来越多,后来有50多。孩子说皮影课太有意思了。”
“你不是在蒙冀辽博览会得了一等奖吗?”记者问。“那种奖挺多的。和我学作皮影,北京孩子可以,厦门孩子可以,我家乡的孩子也应该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他把博览会得奖一句带过了。
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几经磨难和沉浮,今天沉淀下的体系和内涵留存在郭宝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血液里,它像美玉一般安静地等待人们欣赏。皮影艺人们一生追求技艺精湛,他们传承文化的精神也像美玉一般让人尊敬。
(本报迁安1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