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文化企业应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田舒斌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23日 11版)

        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时代的使命。新华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中国故事有人听、愿意听、愿意信,怎么来表达和传播好中国故事。

        新华社拥有代表国家民族记忆的海量的数据图片,应如何让这些“数据文物”活起来?去年我们做了中英双语的微纪录片《红色气质》,将前沿技术与国家的宝贵财富结合起来,激活了历史背后的故事,留住了一个国家不应忘却的记忆。目前已做了19期的《国家相册》,在海外的Twitter、Facebook、You Tupe三个社交媒体上每一集的播放量都达到了300多万,让历史照片动了起来,把历史照片的脉络、故事、人物、事件多元化的还原。

        中国故事要创新地讲,要接地气。例如,对于领导人的报道,要思考如何和人们的生活、海外的受众拉近。在《习近平的154天出访日历》中,他有一天来回穿越时区,比普通人一天多了几个小时,我们对他多的这几个小时做了什么进行了挖掘。节目刚推出一周,网上就有了560万访问量。现在已经配了10种语言,在全球100多家主流媒体网站上落地。

        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有中华文化的底蕴,融入中国气质。如为了配合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我们用3D数字影像技术做了《熊猫巴斯》,告诉人们28年前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现在还活着,相当于人的120多岁,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放时广受关注。用这样的视觉方式传播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契合西方受众所需要的叙述表达方式,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中国故事要有科技感、现代感,才能有生命力。新华网在创新传播业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科技工具的应用已成为报道常态。2015年组建的无人机队,体系化能力构建完备,从飞手的培训、云台手的培训,到数据平台的管控,数据的收集、挖掘、发布,甚至交易的链条全部打通。对于一个媒体机构,它帮助新闻记者打开视野,还能为政府机构的产业应用提供全新的、专业化的支撑。

        2016年,我们搭设了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平台,用于重大主题报道。如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在VR交互体验《飞夺泸定桥》中,可以通过一个手柄实现枪支的射击、手榴弹的投掷,使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了新活力。对全年重要新闻进行盘点时,我们把这一年网民感兴趣、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用AR技术做了“年度据献”。未来VR和AR技术如何融入到内容生产是一个重要课题,装备、技术的演进将对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传播形态的改变有重要意义,将使传媒机构获得更多用户,拥有和技术公司、和商用网站同台竞争的手段。

        近几年,新华网和欧洲的科研机构、美国的高校共同研究生物传感技术,并且把这种技术用于传媒。我们和国家话剧院合作,用该技术评测了著名的舞台剧《战马》,通过对观众进行生理数据和心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形成了对著名舞台剧在中国如何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的大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提供给产品方,使他们对产品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和修改。同时,结合这个评测,也形成了第一代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写作系统,这套系统正在进行完善。

        对于国际传播,新华网做了一个“3459”布局,即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形成了三个支点,在非洲、欧洲、亚太和北美建成开通了四个海外分网,推出了英、西、法、德、俄文五个外文语种版本的移动客户端,开通了英、西、法、俄、德、阿、日、韩、葡九个外语语种的网站。这样使中国新闻在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有了基础载体。在涉及党和国家重大选题的报道上,通过这些平台、机构,使其在六个洲近200家主流媒体的网站和几乎所有的重要搜索引擎上都有落地。这对于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突破西方国家对华的舆论壁垒发挥了一定作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