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7日 星期六

    让趋势变成现实

    作者:魏鹏举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7日 12版)
    上海泰悟士特色小镇房屋排列错落有致。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创意港】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经济在新方位上亟待寻求新的突破点。

     

        从2004年算起,只用了7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就突破了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2004年只有2.15%,到2011年超过3%,再到2014年达到3.76%。总体来看,无论从增量还是占比来看,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逐年攀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核心诉求。无论从文化产业自身地位的确立,以及文化资源在地方实践中的开发应用,抑或是现有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都确定了文化经济已然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引领新常态的重要途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区域支柱性产业。通过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研究发现,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或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的目标。北京市明确提出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江苏省、浙江省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各地把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作为从现代服务业发展到区域经济组成部分的重要抓手。

     

        眼下,区域文化旅游IP资源开发热情迸发。各地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体现时代特征的城市文化亮点,利用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建设。根据2016年第三季度“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季报”显示,文化PPP项目已经达到302个,总额度为2056.44亿元,省级示范项目也达到了21个,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性。

     

        梳理住建部公布的2016年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发现,文化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已然显现。根据浙江省特色小镇试点经验显示,特色小镇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既要破解人才、技术、资本、环境等瓶颈,更要破解文化瓶颈,既要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也要提升文化软实力。

     

        就全国来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正走在换挡升级的征途中。根据《2015年度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考核、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检报告》,园区内文化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339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收入超过3900亿元。2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平均每个园区企业数近900家,平均每个园区从业人员3.6万人,平均每个园区收入超过150亿元。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在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规模集聚效应显著。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已经显现出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趋势。

     

        文化扶贫助力素质性脱贫在各地开展了有益的创新与实践。坚持文化扶贫,发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致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文化扶贫在素质性脱贫地方实践中的作用不断显现。贫困地区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拥有村级文化室从53187个增加到156483个。同比增长了194.2%,增速高于全国113个百分点。

     

        行进在新常态的快车道上,中国正在奔向一个关乎未来的重要节点——此时,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下差不多4年时间。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文化创新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头等大事,中国文化经济的大船已经在新方位上扬帆起航。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