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英文书写,疏朗齐整,部分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了修正标记;参考图线条清晰一丝不苟、数字标识严谨规范,英文注解规整如同打印……近期,随着全国多所高校“好笔记”评选与展览活动的开展,包括金问洙教授的《北洋大学校电机厂试验记》在内的一批“老学霸”笔记悄然走红。
西汉文学家扬雄说:“书,心画也。”如果说“字如其人”有一定道理的话,那是不是也可以延伸为“笔记如其人”?那一字、一句、一图,不仅记录了中国科学前进路上的诸多平凡或闪亮的瞬间,更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格式问题虽小,但背后的态度问题颇大。如果不是心怀对科学的敬畏,不是保有极高的自律抑或一丝不苟的治学习惯,想必“打印版”笔记也就很难问世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甘在读完钱学森手稿后,就曾感慨,这是“最好的关于科学精神的教材”,因为其“学术内容世界一流,而它反映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更堪称典范”。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翻阅那些“学霸”笔记,泛黄的纸张虽然留下了时间的印记,但蕴藏在规范的书写、工整的格式、精细的标注中的那股子认真劲儿和严谨作风,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隧道,仍给人猛的一击。这一猛击中,有对传统严谨治学之风的敬畏,也有对眼下飘荡着的浮躁学风的警醒。尤其是,当学术不端的新闻时不时见诸报端时,更让人感受到纯粹的力量和光芒。
互联网新生代们对“老学霸”笔记的热捧,是对一种治学传统和精神的尊崇和呼唤,而他们在做好笔记、做好作业的实践中,又完成了对这种传统和精神的传承。和标注着时代价值信念的校训一样,这些凝聚着心血和真知的笔记,作为“最好的关于科学精神的典范”,而且是“活着的”典范,是对所有学子的叮咛和牵引。时代的图景在转换、技术的图谱在变化,但求真求实、严谨严格的朴素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学做笔记,应该和给新生开书单一同列入“大学第一课”。后者启发学生要仰望星空,而前者则告诉学生什么是仰望星空的正确姿势。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记笔记,就是“学而思”的过程。笔端下,有对知识点的凝练整理,有对闪光灵感的及时捕捉,更有对自身习性的修为。晒笔记、评笔记的确是眺望科学精神高峰、推动优秀传统回归的一大抓手,但也要避免坠入“为笔记而笔记”的本末倒置误区。在严谨学风的形成中,学生确实是关键主体,但更有赖于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努力和合力推进。从小环境来说,学生善学勤记,也得有严师谆谆教导,学校崇德向善。从大环境来说,健康学术生态的营造和优良学术道德的培育,也都离不开以质量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别让“晒笔记”仅仅成为一阵风。用严谨学风为学子们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优秀文化传统烛照前行道路。唯其如此,“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才真正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