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2日 星期一

    兴之所至与师之所指

    作者:曹辛华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2日 04版)

        大学所学的每门课程,老师一般都会开列书单,那些书单上罗列的基础书,是所有学术的“本”。本科,就是奠定学问根本的阶段。根系广,树才能更茁壮。各种课程都学点,各种书都读一点,基础才牢靠。这是本科与专科在读书方式上的不同。

     

        我大学读的中文系。刚入学时自己没有高远的志向,除了教科书,我还凭兴趣读了一些其他书,如当时流行的朦胧诗选,我就背了不少,外国作家雨果的小说几乎全读过,当时还摘抄过其中的名言警句,本子现在还保留着。

     

        进入中文系,本来兴冲冲地想当作家写小说,后来才发现教的内容不是写小说,好多小说自己想读又读不完。困惑来了,就找教我们古代汉语的王立军老师。他告诉我,书是读不完的,要有选择;中文专业也不是写小说的,是为研究小说做准备的;如果觉得学中文没意思,那就考个研究生。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还请他推荐书目,指导自己围绕考研读书。记得当时的书目有何九盈的《古代语言学史》、柳诒徵的《文献学概论》、郭在贻的《训诂学》等。其中有一本于省吾的《甲骨文字释林》,还是吕友仁老师的女儿偷偷从家里拿给我的。那时老师们住在校园里,书看完了就还了再借。

     

        这种经历告诉我们,大学时代阅读有老师指导很重要。大学生的阅读必须“兴之所至”与“师之所指”两种方式兼具。而后者是形成“高远学术志向”的前提。我建议,在大学本科不仅要有书单,还要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去阅读书单上的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初无“高远学术志向”的青年学生引导到学术道路上。

     

        要指出的是,大学时期兴之所至的阅读也很重要,可以说是醇厚阅读兴趣形成的前提。我现在研究方向有二,一是民国旧体文学,一是词学。对民国旧体文学,我一直抱着文献式研究态度。在十年前,我一直认为唐宋词好,不停地想在唐宋方向找课题做。但最终被导师杨海明、莫砺锋、钟振振教授劝阻,让我不要轻易更改研究方向,不能凭兴趣点来做研究,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为什么会对唐宋诗词兴趣如此强烈呢,细想来与大学的兴趣爱好有关。由于爱舞文弄墨,就要不停地模仿名家名作,诗就读得多。大学作品选的诗词篇目当时基本上都会背诵。

     

        因为爱写东西,当彭功智先生教我写词时,就特别喜欢,背诵的唐宋词就更多了,阅读的视野有时甚至会超出老师指定的书单。我给研究生讲阅读方法时,曾提到大学第一次遇到唐圭璋与我的导师钟振振编纂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当时是我的同桌买的,放在桌兜里,我就一篇篇地看了,很感兴趣。因此,我一直认为,大学时代一个人不养成一种醇厚的阅读兴趣,其专业研究也不可持久。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