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河北衡水:

    崇德向善渗入乡风民俗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陈幸祉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8日 09版)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河北衡水市林秀贞家庭和马红家庭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在家庭文明建设中,他们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凡之中有伟大,点滴之中见精神,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真善美,为衡水乃至全社会树立了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新榜样。”衡水市委书记李谦说。

     

        林秀贞,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她与丈夫先后赡养6位孤寡老人,解决了13名残疾人就业问题,资助20名孩子上大学,捐资7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先后荣获全国首届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马红,衡水市桃城区何庄乡东滏阳村农民。前夫去世后,她带着公婆再嫁,与丈夫尹广生一同赡养6位老人,抚养两个孩子。她用孝心爱心、敢于担当撑起了幸福的一家,走出了一条精彩人生路。

     

    大爱无疆 传唱八方

     

        在衡水,高唱大爱之歌的不仅仅有林秀贞、马红。

     

        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3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为太行山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生命。

     

        许久志,退休老干部,义务打扫公厕30多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王小芬,普通农妇,34年间先后收养了64名弃婴,“爱心妈妈”情动华夏。

     

        10年间,“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吴殿华、“富商村官”王文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范党育、全国先进法官孔宪群、王晓勋、田桂荣、孟凡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浸润泪水的故事、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成了衡水人最温暖的记忆。

     

        他们用诚信、孝心、奉献、无私、大爱书写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他们的事迹如一部部鲜活教材和一盏盏道德明灯,不断激发着广大群众崇德向善、勤奋拼搏,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引领了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

     

        2006年以来,衡水市共评出市级道德模范78人、道德楷模50人。其中,12人获得省级及以上道德模范称号。衡水“道德高地”的赞誉不胫而走。

     

    道德高地 共建共享

     

        一座建市仅仅20年的地级小城,何以涌现出众多的道德风尚人物?

     

        首先是政府引导,适时准确选树先进典型。衡水建立了市委常委会研究重大典型的工作机制,始终将鲜明的时代性作为选树典型的标尺,在不同阶段和时期,有针对性地选树典型,使道德典型内涵更丰富、引领更有力。2012年推出了为救落水员工献出生命的“80后最美老板”杜光华,唱响“感动之歌”;2016年,推出了扎根基层助农“摘穷帽”的李双星,唱响“扶贫之歌”。

     

        其次是基层中来,真实反映普通百姓生活。衡水坚持在群众身边发现和培养具有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模范,让广大群众觉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没有距离感。

     

        另外,以党员为主体,将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也提高了衡水的道德水平。衡水市近20万名共产党员在本单位本辖区注册为志愿者。“星星火爱心联盟”、爱心联合会、衡水好人网、春晖义工、爱心车队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许多爱心企业纷纷开展助学、助残、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崇德向善成为衡水人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