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奥运会不仅代表了最高的竞技体育水准,而且日益成为人类社会一种共同期待和精神分享。12月2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分别为《文明》杂志创刊15周年发来贺电,对该杂志15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宣传中国为丰富奥林匹克文化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大国际机构负责人同时致函,充分肯定中国媒体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这在中国是第一次。此次《文明》杂志收到的几份生日大礼,既是在肯定我们已取得的成绩,也是在鞭策、审视着我们——毕竟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
以体育的方式,表达和传递人文价值和理想,促进交流与沟通,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举之一。体育是文明的体现,体育文明需要塑造与传播,特别是在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培植期。
体育含有竞技的成分,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自然带有倾向性,但这不是忽视体育文明,甚至在赛场边肆意发泄的借口。国际赛场上,警察不得不动用催泪瓦斯平息球迷冲突的场景不在少数。在国内,球员互殴、球迷谩骂的情况也时常出现。这与体育精神、体育文明背道而驰。
有人曾为国内赛场上的“京骂”开脱,说这是北京球场上独特的文化。也有人评价欧洲的足球暴力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说法把污点当成了特点,殊不知在体育精神的内涵中,除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更体现出对生命的认可和敬意。更文明,才能更精彩。国际奥委会对一本中国杂志表示关注,体现了对体育精神传播、对中国体育文化塑造的重视,也体现了对中国未来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关注。
鲁迅曾在《这个与那个》一文中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虽然鲁迅在写这篇文章时并不是专门谈论体育比赛,但他为人们指出了作为一名运动员和观众对待比赛所应持有的态度。今天重读这段话,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到底应该坚持一种什么样的体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