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睿智儒雅的“科学顽童”

    ——追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兰州大学教授段一士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王雯静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7日 09版)

        12月21日17时45分,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兰州大学教授段一士因病医治无效,在甘肃兰州逝世,享年90岁。

     

    “山沟”里研究规范场理论

     

        段一士1927年出生于北京,1947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物理系,1953年至1956年在莫斯科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攻读并获副博士学位,1956年至1957年在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1957年回国后一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执教。

     

        20世纪70年代初,段一士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规范场理论中的规范势可分解和具有内部结构的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宇宙学、凝聚态物理、额外维理论、微分几何与拓扑等领域,在国际上被誉为“段学派”。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1972年回国听说中国西北有人在搞规范场理论研究,大感惊异,于是在1976年再次回国后特意前往兰州,在听完段一士的学术汇报后,杨振宁赞“妙!妙!妙极了!”,并感叹,“山沟沟里面竟然可以研究规范场理论!”

     

        段一士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粒子理论、规范场理论、拓扑场论和宇宙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多篇。

     

    负责的物理老师

     

        段一士对自己的每一届学生都说:“你们要勇于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执教65年,段一士主讲群论、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等20多门理论物理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誉。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院长杨孔庆教授是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后段一士的第一批研究生,他回忆,“段先生治学的严谨和教学的负责,让我终身受教”。

     

        一周7天,段一士会专门留下3~4天,白天上课和当系主任,晚上为学生指导论文,每个人一两个小时,可以畅谈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收获。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段一士凝练出“言简意赅,珠联璧合,集纳新说,返璞归真”的教学之道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伪存真,止于至善”的治学之道,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很多已成为院士、校长、院长、所长等。

     

    有趣的顽童

     

        在段一士的家中,有很多像磁悬浮、单摆碰撞这样的科技类小玩具。兴趣来了,就弹一曲他们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他的夫人黄友梅有时候会轻声跟着唱,有时候会静静坐在旁边认真听。

     

        “每周先生都会来我的办公室坐上几个小时,和我聊最新前沿科学。有时候他走在路上遇到数学、地理学和大气科学等其他专业的教授,他便会拉住他们聊上一会儿,听听其他学科有什么新的进展。”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任继荣感慨,只要是前沿的东西,段一士都很感兴趣。

     

        作为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大师”,段一士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名气很大,想用优厚待遇挖走他的高校、科研单位也很多,但他却在兰州坚守了近六十年,“在兰州,我可以安心地做学问”。

     

        “其实没有什么坚守不坚守的,只要能做学问,能搞科研,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在黄友梅眼中,段段一士是一个不看重名利的人。

     

        在获悉段一士逝世的消息后,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鑫特撰悼文。他写道:“今天,他摆脱了病魔的纠缠,终于可以自由地追寻理论物理和数学的真谛,还有那么多有趣的问题需要去追寻,可以去追寻,快乐地追寻。他还是那个聪明的年轻人,还是那个淘气的小顽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