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棚户区改造莫忘留住乡愁

    作者:宋詹詹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02版)

        【文化评析】

     

        北京城西,群山绵延。元、明以来,群山之中渐渐有了这么一条路,东至北京城,西至内蒙古,成群结队的驼马拉着煤炭、石材和毛皮往来其上,日夜不绝。古道隘口,西风荡荡,驼铃伴着寺庙的钟鼓,成就了这片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见证了历史更迭。今天,这条路被称作“京西古道”。

     

        然而,曾经的商旅重道如今不复昔日容颜。石景山区的模式口曾是古道重镇,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古民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城市迅速发展,竟成了一处以脏乱差闻名的地方,低端业态密布,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拥堵严重,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居民和乘兴而来的游人不免发出“古道断绝、好景不再”的叹息。

     

        正在召开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会议上,有关部门表示,在近两年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明年将全力推进“模式口再现古道街景建设”,修缮、改造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民居院落,植入文化功能,将山景、水景、古街景有机融合起来,再现京西古道特色意境,力争“在两年内实现模式口大街的全段复兴”。

     

        这样的举措,让人感到欣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城区和棚户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氛围最浓厚、历史沉淀最集中的区域,如果改造中只注重商业利益、缺乏人文思考,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考量,不加辨别地大拆大建,难免会出现偏差。

     

        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需要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但这不等于丢掉过去,那里面藏着的往往是一个城市宝贵的文化基因和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环境的改造、商业布局的铺开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历史文化不是现代化改造的负担和包袱,相反,老城区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如果能得到深入挖掘,还会成为城区改造的切入点和绝佳创意。

     

        更进一步说,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将它深埋在久远时光中的价值重新发掘,保护好渗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留住一方水土,留住它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格局,留住那份独特的乡愁,才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

     

        “翠幰金车锦骆驼,芙蓉绣褥载双娥。雨晴辇路尘沙少,风起春城柳絮多。”这是元朝诗人描写骆驼队的诗句。如今,我们可以期盼模式口文保区的古道新颜了。我们相信,修缮整齐的民居村落、完善的交通体系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可以与乡愁共存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