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崂山品水

    作者:王溱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16版)

        朋友打来电话,邀去“品水”。茶曾品过,品水,还是头次听说。

        见了面,倒上的还是茶。

        不是品水吗?茶水不可分。再好的茶没有好水,也出不来纯正的味道。

        何等好水?当然靠山吃山了。来崂山还能喝什么水?崂山水呗!

        其实对崂山水,青岛人一直怀有一种神秘、崇敬感。一个原因,崂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道教文化影响深远,自然也与崂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相关。还有一个原因,春暖花开之季,许多进崂山的人,喜欢用山涧岩石的流水冲洗身子,洗后那种清爽光滑的感觉,不亚于用过香皂,洗发乳。再就是崂山周边的水果特别甜,樱桃、杏、葡萄、桃、苹果等,一到收成季节,人们蜂拥而至。老百姓都说,这是沾了崂山水的光,水好,果子自然甜。

        是不是真的如此神奇?民间传说肯定带些夸张,不过崂山水,特别是矿泉水独一无二,确实名不虚传。有据可查,1977年以前,崂山矿泉水一直是我国唯一的瓶装矿泉水,被称作“中国第一水”。新中国成立庆祝宴会上,喝的就是崂山矿泉水,后来国家层面的重大宴会一直沿用,所以也被称之为“国宴用水”。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居住,来青岛访问,点名要喝崂山矿泉水。据说是喝习惯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崂山矿泉水出口东南亚,大受青睐。尤其是女性,除了饮用,还拿来养颜,熬粥、煲汤。当时媒体将其称为“祖家神水”,称赞它:防病强身即是仙,青松泰岱伴年华;深知海上长生药,不及崂山第一泉。

        一汪平淡无奇的清泉能被“追捧”到如此境地,必有“玄机”。

        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H2O这个分子式。但水和水不一样:有的不能喝,有的可以喝,有的好喝,有的不好喝。好喝的水必定出自天然,有益于健康,这是定律。营养学专家告知,所谓的天然水,是小分子团水,也就是俗称的硬水,弱碱性。所谓健康之水,就是pH值在7.0~7.3之间,含钾、钙、钠、镁和偏硅酸等天然矿物质,能帮助人体维持酸碱平衡。

        矿泉水是大自然的宝藏,往往隐秘在“深闺”之中。偶尔露峥嵘,也多为突如其来,意想不到。崂山矿泉水就是如此。上世纪初,德国人占据青岛,一些达官贵人闲来无事便“跑马”、打猎。1905年夏天,一位德国商人在崂山山麓打猎,一路奔跑,口干舌裂,筋疲力尽,想找些水喝。后来看到一潭清水,走过去时却发现几只小刺猬正在那儿喝得津津有味。商人只觉得怪有意思,并没过于在意。但当他捧起水喝下几口时,立时觉得一股清爽甘洌涌上心头。商人的敏感,让他顿悟:此水,非同一般。于是将水样带回德国请专家化验,果然是稀有好水。结果当年国内生产瓶装矿泉水的第一家工厂便在青岛诞生,水源就取自“刺猬井”。后来考古专家又进一步研究考证发现,崂山以崂顶为中心,发生了四次古冰川作用,使崂山拥有了罕见的冰碛海岸、冰碛扇和冰碛崖,形成了今天的花岗岩峰林地貌,以及雄伟高昂、峰峦叠嶂、谷深坡陡、山海一色的优美自然景色。同时由于冰川极强的搬运能力,融化时携带泥沙、矿物质和藻类物质一起流动并慢慢沉积,冰碛物中的钾、钙、锶、镁、钠、硒等微量元素在雨水的冲刷下,缓慢淋滤到了周围的岩石、土壤中,造就了崂山独特的地下水资源,也给后人带来了甘爽的“口福”。

        物以稀为贵。矿泉水因其特质,成为“水中经典”。在国际上,曾一度被称为“贵族水”,是达官贵人,皇族公子富豪绅士们享用的保健饮品。除了包含着丰富的矿物质,还与严格的后续加工分不开。崂山矿泉水历经德国人,日本人,直到中国人自己当家作主,其工艺工序一点不敢马虎。从起初简单的消毒,过滤,发展到现在110道复杂的标准化、自动化,科学化全封闭式模式。科学严格的程序,让本来平淡无奇的天然水,变成了魅力四射的精华之水。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也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呵护和回报。

        水是生命的源泉,又是滋养人体的玉液。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俗语云:一方水养一方人。又曰: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这些民间流传的关于水的“集大成”,无疑都是对中国水传统文化的最好诠释。

        朋友邀来品水实际是有道理的。因为好水都有灵性,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就会觉得,那甘甜的清泉里也包含着一种感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