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激扬君子文化的当代活力

    作者:王树森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09版)

        【综述】

     

        学术研究的前提,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内涵与历史演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第二届君子文化论坛上,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的《君子本义及其意义》、中国孔子基金会彭彦华的《探赜“君子”人格》、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的《君子的品格与智慧》、苏州大学蒋国保的《孔孟君子人格及其当代意义》、浙江大学何善蒙的《德、礼、乐——传统君子人格的三个维度》、孔子研究杂志社王钧林的《仁、智、勇:君子的三重境界》等文,追本溯源,通过寻绎先秦典籍中有关君子论述,归纳提炼君子的原始内涵。一些学者将目光转向秦汉以后,武汉科技大学孙君恒的《欧阳修的儒家君子思想观》梳理了欧阳修对于君子的五个方面体认,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陶武的《戴震的理想人格刍论》、上饶师范学院周接兵的《义利公私之间:张栻对君子人格的理学诠释》、西北大学郑雄的《“道”视域下的二程理想人格观》等文,关注宋儒对于君子的接续诠释及其历史背景。这些研究表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塑造的集体人格,君子的品质内涵,先秦时期即已基本成型,此后不断获得丰富拓展,君子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特有的自新品格和包容襟怀。

     

        君子和君子文化,深度影响传统中国两千年,无论是对中国文化整体建构,还是对中国人具体的立身处世,都具有重要引领规范意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张盈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宋雪玲、安徽大学宛小平、安徽省文联王灵均、南京艺术学院张婷婷等人的论文,或关注嵇康、陶渊明、王夫之、李石岑等历史文化名人对君子人格的坚守,或探讨琴棋之乐等特定艺术行为折射出的君子风范。人们践行君子人格,在平常可以起到内能提升品位境界、外能规范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而一旦遭逢乱世,以君子理念作为旨归,则可有效规避人生方向的迷失错位,实现对自身道德品节的坚守与维护。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激扬君子文化的当代活力,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当代中国共进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与会者认为,对待传统君子文化要能立足当代,作出恰当的鉴别选择。浙江大学何泽华提出,针对市场经济大潮的裹挟冲击下出现的道德滑坡,亟待继承传统君子文化,构建一个有德有为、自我完善、全面发展、接地气有人气的全新君子形象。温州大学孙金波认为,君子的“仁本”品质,提供了现代性洗礼下的人类道德自觉的前提,也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提供参照与可能性依据。苏州大学蒋国保的《孔孟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一文将孔孟所提出的“莫大于知耻”,看成是解决当代人过度崇尚功利、羞耻意识缺失的有效药方。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王树森的《发扬君子的刚健品格》强调充分发扬君子的刚健品格,以奋发有为、革故鼎新的勇气与魄力,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依然朝气蓬勃、昂扬向上。

     

        与会者表示,激扬君子的当代活力,需要妥善选择驱动主体。不少学者指出,当代中国只有将传统君子人格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才能使君子文化真正落地生根。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闻继宁的《庶民的君子观》、复旦大学谢遐龄的《成为君子》等文,都就这一问题发表了很好的见解。闻继宁提出,当代中国要兴起“新君子运动”,尤其要大力倡行积极进取的平民化的君子观,使得君子理念深入人心,其德其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当前弘扬君子文化,尤其特别要抓好社会精英和各级领导干部君子人格的自觉认同与实践。国家电投抚顺新亚电力有限公司张新春、福建教育出版社孙汉生、四川省南充市纪委宣传部罗伟等人阐述了他们的看法。比如孙汉生就认为,领导干部应学习君子修身传统,修身从齐家开始,正道直行,和悦而诤,言行一致,养成宽容意识、平等精神、法治信仰,充分尊重独立人格。

     

        (王树森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