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半,江苏宿迁大剧院,郭鑫站在舞台背后,等待和他的创业导师一同上场。这是在重庆邮电大学读大四的他,第二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大赛。12月19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大赛在宿迁迎来总决赛,从全国500多所高校的5000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的16支项目团队,将进行最后的角逐。
激烈的路演环节开始了。第一个上场路演的是来自四川大学的魅视团队。“我们曾遇到一位11岁的弱视男孩,他经常被人嘲笑说眼睛‘长得丑’。”团队成员说,他们由此开始关注这个有着2000万人口的弱视群体,他们大都4到14岁,而且,对移动设备的依赖使这个群体越来越大。他们从视觉皮层、视觉认知的角度,设计了一款3D视力训练游戏,可以调动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进行弱视的诊断和康复训练。
随后,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们展示了更多有意思的项目。比如,穿在身上可以自动测出人体尺寸、为私人定制服装提供帮助的智能量体裁衣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更精准地投放广告;为自闭症人群和学龄前儿童开发AR(增强现实)有声故事书,打开孩子参与合作的天窗……
终于轮到郭鑫,只见他站在舞台中央,很流畅地向大家介绍了他的项目:给食堂、餐馆等提供餐具消毒服务,对消毒获得的餐具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准确预测餐饮单位的原料需求,并对其进行信用评级,进一步可开展原料物流和农业金融服务。
简单的洗碗消毒也能如此大做文章,郭鑫的创意吸引了好几个评委的注意,一连几个问题都向他抛来:“你觉得这个项目的风险点在哪?”“你的项目建立在我国目前对餐具实施集中消毒政策的基础上,如果政策变了,怎么办?”郭鑫一一回答,应付自如。
3个小时后,所有路演结束。郭鑫获得了二等奖,尽管没有“砸场子”,但他仍很兴奋。“去年被淘汰后,我回去又琢磨了一年。”他向记者总结了参赛后的体会:不能为了比赛而去做项目,创新不是为了拿一个名次,而是要产生实际价值。
在最后的赛事总结时,一名专家说,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理想、热情和情怀,最终还需要盈利,创造实际价值,不要盲目追求热点。“还需要脚踏实地,不要想着靠一个APP(移动应用)或公众号就能一夜致富。”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孟凯补充道。
(本报宿迁12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陈海波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