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空】
12月16日,由伦敦“中华艺术空间”创作的舞台作品《新世界》在伦敦南岸艺术中心上演。《新世界》展现了一战中国劳工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英国观众和当地华人中引起很好的反响,成为在此举办的“中国变奏”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在中国招募了大约15万名劳工,负责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大批劳工因为气候、枪伤、地雷、流感等原因,命丧战争。在战场上他们功不可没,然而在战后他们却被长期遗忘。在英国超过4万块战争纪念碑上,他们的名字只字未提,他们的事迹和贡献不见踪迹。
《新世界》作品执行制作人孙一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英两国关系进入黄金时期,引发了双方共同发掘探讨中英交往历史的热潮,也促使艺术家们对中国劳工这段历史进行再思考。作为伦敦一家专注于英国东亚裔表演与视觉艺术的非营利性机构,“中华艺术空间”旨在为优秀的英籍华裔、东亚裔艺术家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此,“中华艺术空间”特别选拔了四组优秀的英籍华裔年轻艺术家,以中国劳工事迹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再现这段未被讲述过,却在历史中不容缺席的重要故事。四组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一部现代舞、一部音乐剧和两部音乐舞蹈影片。
自2016年9月在伦敦首演后,《新世界》先后在英国的利物浦、福克斯顿和普利茅斯巡演。中国劳工与这三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百年前他们就是从这三座港口城市去往前线,一些牺牲的劳工就埋葬在当地的公墓。
孙一曦介绍说,巡演获得了包括英国艺术委员会在内的英国艺术主流机构的支持,得到英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广播公司、ITV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深度报道。英国各界华人机构也竞相出资出力,共同推动创作的完成和完善。每一场演出都座无虚席,演出效果令人满意,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让故事深入人心,好评如潮。
观看演出的华人观众纷纷表示,英国终于有一部进入主流剧场的作品能为一战中国劳工发声,这令他们感到慰藉。在一些出生于英国的年轻华人看来,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能让他们有机会去了解这一段与他们血脉相关却被遗忘的历史。一些英国观众表示,历史不容遗忘,一战华工的历史是世界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国,每年在纪念一战的活动中,人们都有佩戴虞美人小红花的习俗。随着《新世界》巡演的进行,作品宣传海报中的小黄花也逐渐在观众中深入人心。
孙一曦表示,中国劳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不容遗忘,他们还创建了法国巴黎和比利时布鲁塞尔最初的中国城,他们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海外的华裔群体。《新世界》项目就是要唤醒一段沉睡的记忆,让人们有回首历史的勇气,有饮水思源的觉悟;更是为表达促进国家间友谊、珍惜世界和平的态度。
(本报伦敦12月18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