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改革新成果】
12月14日,在厦门海沧自贸园区,一列满载着“福建造”产品的“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从这里驶出,将途经中亚各国直达波兰罗兹。去年8月开通的这条中欧班列,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属首创,让福建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形成了交汇。
自去年4月挂牌一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迄今已推出创新举措190多项,其中63项为全国首创。如今,自贸试验区已成为福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机制创新 激发活力
以前共有147项审批事项,要填36种表格、盖99个章;如今,审批事项只剩26项,只需填4张表、盖4个章。这就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去年7月推出的“四个一”投资体制改革新举措:将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大量审批事项,整合为规划、施工设计、招投标和统一竣收四个阶段,每阶段均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
“以前整个审批流程跑下来要一年,现在三个月就能搞定。”福建平潭金井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工作人员小施这样说。“四个一”使审批效率大为提速,这一举措也因此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一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探索投资、贸易、金融等各领域制度建设和创新举措,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创新举措相继出台: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仅半个月,就发出了全国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让企业设立从29天缩短到最快1天。目前,“一照一码”已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福建检验检疫局率先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对企业发放的各类资质证书合并成一份涵盖所有资质信息的备案证,此举使5000多家企业受益。
破除制度藩篱,激发活力无限。今年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3万多户。据第三方机构调查,福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对试验区运行成效认同率达90.2%,94%的企业有意愿增资扩产。
闽台合作 全面升温
首次来大陆创业的台商邱崇荣没想到,受到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马尾区块的对台优惠政策的吸引,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小邱也加入了创业大军,来这里注册开办医疗服务企业。
在马尾区行政服务大楼,有个“自贸区两岸众创·优空间”,这也是全国首个服务海峡两岸众创的双创示范基地。基地占地3000平方米,设有台湾候鸟工作站、两岸创客实践基地、两岸双创文化长廊、两岸创客路演吧,并配套有自贸试验区注册便捷通道、对台创业政策服务直通车、两岸青年创业栖息地等。基地负责人林鸣告诉记者,在自贸区注册的台湾青年只要带着营业执照和随身物品,就可以入驻两岸众创·优空间,并享受两年免租金和一应俱全的办公配套。
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也让闽台贸易快速升温。“双12”当天,发往台湾的一批跨境电商直购商品抵达平潭片区的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订单涵盖了日用品、食品、服装饰品等。这批商品经过海关、检验检疫人员现场查验后,迅速直通放行,由“丽娜轮”发往台湾。记者了解到,平潭跨境电商直购出口业务现已正式迈入了常态化运作。从平潭口岸出口,海运三个小时即到达台北港/台中港,当日完成口岸清关入仓,次日送达消费者手中,充分体现了平潭与台湾之间“海运成本、空运速度”的独特优势。
目前,平潭正着力打造两岸同胞融合融洽的共同家园。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入驻平潭的两岸企业达4902户、注册资本2000多亿元,金融业、服务业、跨境电商、旅游产业等一大批新业态正在集聚,产业链不断延伸、不断壮大。
日前召开的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提出,今后五年,要推进闽台深度融合发展,要继续全力支持平潭开放开发,积极探索对台合作新机遇。
敞开胸怀 逐浪“海丝”
近日,位于福州片区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皆富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共同投资32.9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设6.24万亩水产合作基地。
当前,福建正抓住机遇,发挥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双区”优势,打造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如今,东盟已成为福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是最大进口市场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也已成为福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地区。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累计核准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境外企业和分支机构共223家,分布在东盟10个国家,累计核准对外投资额20多亿美元。
除了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交流也更加便捷。12月9日,在福州市马尾区自贸试验区服务大厅内,3家企业的5名外籍专家领取了刚签发的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许可。这是马尾区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为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企业的外籍专家发放的首批5年期工作类居留许可。今后,福建自贸试验区将对符合出入境优惠政策条件的企业外籍人员开辟绿色通道,解决5年期工作类居留许可的办理问题。
敞开胸怀,逐浪“海丝”。挂牌一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在成为吸收利用外资的新高地。截至10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外资企业共有2027家。2016年上半年,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超千亿元。
(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