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工资待遇好,生活环境也好,最主要的是我们收入提高很快,现在我家有17个亲戚都在这里工作。只要好好工作,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说这话的工人叫卡马里江·库尔班,他所说的“这里”,是洁丽雅·新疆新丝路有限公司。一个诞生在浙江的集团,怀着“用世界上最好的棉花,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的产业理想,2010年8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建设了产业生产研发基地。构建了从棉花、纺纱、染整、织造、后整理到毛巾产成品的全产业链。投资15亿元的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条条毛巾正源源不断涌出流水线走向四面八方。
“决定新疆基地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成功地大量招收并使用好少数民族员工。这是企业能否真正融入当地、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洁丽雅董事局主席石昌佳的话为企业发展定下了基调。洁丽雅集团决定,洁丽雅·新疆新丝路有限公司90%以上使用新疆籍员工,60%以上岗位提供给少数民族群众。
6年来,除了大量招收阿拉尔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员工,洁丽雅·新疆新丝路有限公司还与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等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截至2016年6月,洁丽雅公司已招收员工3036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1891人,用工比例达62.3%。
在项目落地之初,他们从招收的工人中挑选了50多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员工赴浙江和湖北公司培训。挑选优秀的师傅,一对一传帮带,经过两年多的培训,大多数少数民族学员克服了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障碍,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公司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的骨干。
企业还通过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利用台州援疆资金,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洁丽雅少数民族纺织班”和“少数民族骨干员工双语技能培训班”,建立起一个能持续提供有较高素质、懂双语的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库。
大量少数民族员工进入企业,让洁丽雅·新疆新丝路有限公司开始突破原有的行政管理架构,着力突出党团组织和民间管理通道作用的发挥。2015年,他们开展了“帮一对十”活动,即每个共产党员和管理干部,至少帮扶一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结对10名以上少数民族员工作为联系对象。截至目前,已帮扶结对1201名少数民族员工,覆盖面达67%,加上各族员工之间互相结对,覆盖面已接近80%。
艾拜·乌斯麦和妻子西仁古丽·买合木提都是筒染车间的员工,车间实行24小时三班倒制度,由于夫妻俩同时上班,他们两岁的孩子经常没人照看。为了照顾家庭,艾拜·乌斯麦准备辞职。毛巾车间生产副经理于兴明看到辞职信找到他了解情况后,立即决定将西仁古丽·买合木提调到另外一个班次,保证两夫妻轮流照顾孩子。
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敬永说:“我们只有到少数民族员工家里,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熟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风情,发自内心地去尊重他们,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也是我们开展帮扶活动的目的。”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