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重温六盘山的历史瞬间

    作者:谢志高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11日 11版)
    越过六盘山(中国画·局部) 谢志高
    画家在六盘山绘制的写生稿。

        【心像札记】

     

        今年4月中旬,中国文联约我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的创作,共100米分20幅,每幅5米,要求在7月底完成。一算,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要表现八十年前这段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历史画,真感任务重、时间短、压力大。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曾多次参与革命历史画的创作。对于中国百年的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积累。2001年,为嘉兴纪念馆创作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四老长征爬雪山的“清气满乾坤”历史画,是首次涉及长征题材的作品。这次,我的任务是以毛主席诗词“六盘山”为内容的题材,重点塑造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为此,我重温党的历史,包括从1921年建党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创建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的相关记载,以及毛主席相关著作和尽可能多的图像资料,并再看了一遍三十多集的《长征》电视片。6月份,又去一趟宁夏六盘山,在山上画了几幅写生。当案头工作准备好之后,开始进入创作构思构图阶段。

     

        首先要考虑的是毛主席的整体形象设计。如果还原到当年登上六盘山时的情景,主席应当稍事休息,诗兴勃发,吟出《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那么,按主席的生活习惯,是点燃一支烟,右手夹着,还是不抽烟,右手握着旅途用的木棍,左手叉腰?草图中反复多次,一直委决不下,后来,我从一张拍摄转战陕北途中毛主席歇息瞬间的模糊黑白照片中找到依据,确定了右手持木棍,左手叉腰,放松站立,重心放在左腿眺望远方这么一种姿态,这也比较符合主席词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往苍龙?”的词意。

     

        姿态确定之后,便是描绘主席的头部形象了。这也是这幅画的重中之重和成败的关键。

     

        如何精准与生动地描绘这样一位饱经战火的磨砺、胆识超人的革命领袖中年时期的形象?我觉得,既要有峥嵘岁月的痕迹,又要有光彩照人的非凡气质;既要有年轻时期比较方正消瘦的俊朗,又要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留存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因此在具体刻画时,要掌握分寸,对眉毛、眼睛、嘴角、颧骨等细部的微妙处理要恰到好处。为此,我专门画了一幅毛主席头部形象的稿子,当然除了脸部形象的塑造之外,对主席的衣着,从帽子、围巾、大衣到裤子、布鞋等,也注意在造型和笔墨的运用上烘托出战火洗礼的效果,采用勾皱积染的笔墨多遍完成。

     

        6月的六盘山,满眼青翠。成排的青松覆盖着山峦,看不见石头和土坡。而走近一看,松树在形态上不像泰山、黄山那样苍劲雄健、盘曲多姿,而是下大上小、直立的塔松,其针叶细长如马尾松。但因其毕竟还是青松,可以利用近处一组挺拔向上的青松衬托主席的高大雄姿。画面里中远景郁郁葱葱的六盘山也有助于渲染揭示未来革命胜利的前程。

     

        关于革命历史画,我认为,应首先把握“历史性”,作者必须通过绘画艺术手段尽量真实地展现在特定年代所发生的具体事件的情景,画面中的所有形象(人、物、环境等)都应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帮助读者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久远的陌生的,但又符合人们想象的氛围中去感知历史,从而受到启迪和教育。

     

        革命历史画描绘的通常都是以人物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重大事件,因此画面里的人物形象便是这幅画的主角,其他一切描写都是围绕人物这个中心去烘托渲染。所以作者一定要在人物形象上下足功夫,花大力气。

     

        第二是对画中人物造型的塑造。绘画是造型艺术,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须经过艺术家的匠心营造,才能体现出来。如果说案头学习阶段是往地下打桩,作为牢固的地基,那么人物造型犹如从地上开始建起整栋房子的架构,是房子未来的核心,也是考验作者才华的关键。

     

        第三便是运用中国传统笔墨功夫,采取最恰当,与题材内容、人物形象最契合的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精益求精、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段来完成整幅画,达到真善美的最终效果。其中,要注意不能墨守成规,避免重复自己惯用的一套办法,而应根据这一幅作品的特定历史内容、特定历史人物、特定主题思想创造出富有新意的艺术语言。这需要有敢于创新的追求和胆识,高水平的画家很容易画“油”了,因为技法已经十分熟练。

     

        其实,艺术的高境界应该是从生到熟,再到生。我认为对于自己一生所从事的艺术事业,应该抱有敬畏感,这样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艺无止境。在知识的大海中自己永远是小学生,大浪淘沙,不能成为被淘汰的沙子。只有不断地在创作实践中学习、探索、追求,才能把事情做好,把革命历史画画好,以艺术魅力去感染人,使人们在美的欣赏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绘画中所要表现的深沉的、博大的思想内涵,受到启迪和教育。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